「小官姓楊,單名一個傑字,是嶺北縣的縣丞。」
「小官姓陳,單名一個靈字,是嶺北縣的主簿。」
「小吏姓袁,上長下運,擔任嶺北縣六房書吏。」
...
一通介紹下,許澤平大概將嶺北縣的在職人員都了解了一番,除去吃皇糧的縣丞、主薄,餘下屬官都是憑靠府衙稅收過日。
大景採取的是兩稅法,分為夏收和秋收。
而地方稅收大致分為田稅、商稅、工匠稅、關稅以及鹽稅。
每種稅收不一,有高有低。
但是嶺北縣能夠收到的也就只有前三種,且許澤平還翻看一下老縣令遞給他的戶房宗卷,府衙的稅收主要來自田稅。
大景田稅不算重,總體上面是十取一。
但是嶺北氣候特殊,說是兩季秋收,實際上就只有一季...
而地方上收到稅收以後,要交七成於國庫。
也就是說,地方府衙要靠著剩下的三成養活府衙的屬官以及應對天災。
說實話,許澤平看到戶房宗卷時,頭皮都是發麻的。
今年夏收上來的糧食三萬石,餘下三成,也就只剩下九千石糧食。
看著九千石糧食還挺多,但是仔細算一下,一石糧食=120斤糧食,一斤糧食約莫3到五文錢,置換成銀子也就只有7000兩左右。
其中縣令一年俸祿84石糧食、三十六兩白銀、一百二十斤豬肉。
縣丞一年俸祿75石糧食、二十五兩白銀、八十斤豬肉。
主博一年俸祿70石,十八兩白銀、七十斤豬肉、這些是固定的開支。
現如今一斤豬肉十五文左右,這麼一細算,還覺得多嗎?
至於商稅,小農社會,商業並不發達。
每年能夠收到了商稅約莫六七千兩,能夠留下來的也就只有幾百兩。
這也是為何書吏們跑路的原因。
縣令、縣丞、主薄在怎麼說也有固定的標明的俸祿,而他們...呵,那就得看府衙庫中剩下的糧食和銀錢了。
多數時候,各房書吏都拿不到一兩銀子,所以這樣的日子他們留下來幹什麼?
而書吏都拿不到一兩銀子,更何況是三班們呢?
很多時候都吃不飽飯,久而久之也就都散了。
老縣令將三班六房的宗案都交接給了許澤平以後,又將嶺北縣令的官印、行移文書這些當著眾人過了一遍明路交給了許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