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青禾扶著長老走過了一個緩坡,她伸手撩開一旁垂下的樹枝,「這裡要儘快開一條路出來,不然農具都不好運。」
這條路實在太窄,要開路就得把兩旁的樹給砍掉,然後再填土,才能成為一條大道。
在這裡當著長老的面,姜青禾也說起曾經跟土長說過的話,「人還是太少了。」
不同的是長老也贊同,「真的太少了,羊都比我們人多。」
他拄著拐杖走過一個台階,稍稍喘了口氣接著說:「等走敖特兒的人一離開,能留下種地的更少了。」
姜青禾稍微思考了下走敖特兒的意思,其實敖特兒就是帳篷的意思,走敖特兒意味著牧民帶著小帳篷和勒勒車,離開駐紮點去更遠的草原放牧。
牧民雖然選擇定居,但作為遊牧民族,他們依舊要保留自己的習俗,沒有辦法割捨下,所以就讓一部分人帶著羊群去放牧,短暫地進行轉場。
到要剪春毛時將羊群帶回來,然後等剪完春毛之後,再轉到賀旗山背後的高山夏牧場放牧。
這一批人走了之後,留下的照顧產羔的母羊,擠奶做奶製品,還要修路、翻地、下種等等事情。
姜青禾走過了那一條狹小的路,她看見了兩岸狹長的地貌,遍地生長著雜草,牧民在地里割草,小娃則蹲在裡面一點點拔。
她心裡琢磨著,轉過頭問了長老一句,「引人進來怎麼樣?」
但這句話說出口,她又搖了搖頭,能住在一起的牧民都是知根知底的,貿然引人進來,萬一發生了什麼也很難預料,不能保證人都是好的。
不過長老和她的想法有些不同,他說:「其實我們部落,應該可以稱作阿寅勒,但之前它是用來稱牧戶的,而不是牧營地。」
「是因為這些牧民在好些年裡,他們的蒙古包漸漸聚在了一起,人越來越多後,就變成了阿寅勒(村落)。」
長老回憶著以前,他想起了很多,面對著寬闊的荒地他說:「像烏丹、薩仁,」他又念了好幾個姜青禾熟悉的人名,「這些都是半路聚在一起的啊。」
「圖雅,我把這些半道來的人稱作是額頓霍喜格。」
這個詞一出來,讓姜青禾有些微怔愣,它代表恩賜的財富。
對於她來說,只有特別有用的人才能夠得上這個詞。
而長老告訴她,並不是這樣的。
他甚至輕輕吟唱那古老的歌,「流水潺潺,山泉淙淙美麗的草場四季常青。
這裡居住著五百萬人民,人們相親相愛,彼此不分。
在主人的洪福照耀下,吉祥如意,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