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皇宮裡是不可能有一糖難求的憂慮。臨光殿的前院裡擺開兩列十多桌矮案,每案上新鮮飽滿的銀糖龍鬚酥、百合蜂蜜糕鋪滿玉盤。造型精緻的小兔子小老虎堆成小山,再多放一個都要跌下食簋 ,外皮鬆軟白面內餡細膩豆沙,剛剛出爐,熱氣騰騰。一顆顆精心挑選出來的青梨和葡萄清香四溢,娓娓訴說這食慾之秋。
半冷半暖秋天,半綠半紅楓葉。臨光殿裡層層楓樹高低不同,有的直聳入天,有的華如傘蓋,在翠綠和火紅之間分割鮮明又不生硬,自然地潑灑出秋楓的色彩。時而有紅葉悄然飄下,落在糖果上,蓋起小兔子小老虎,遮住晶瑩剔透的葡萄,和在蒲團上席地而坐的與宴者時不時爆發的哈哈大笑互成諧趣。
有的人在姊姜佳節,不和自己的血脈親姐妹過,只願和自己出生入死的下屬歡聚一堂。
陳洛川踞坐在兩列桌案中央的首座,不與任何一人比鄰。她的桌案上半邊堆滿了親近下屬們送她的三禮。按她一貫的規矩,不許送昂貴的禮物。所以這些年輕的女將領們多是送上美味的糕點和自己做的小掛飾小擺件。另外半邊擺了十幾個大碗,等待著熱氣騰騰的牛骨湯。
陳洛川身旁爐頭火苗正旺,爐上大銅鍋里巴掌大的牛骨頭和牛肉被沸騰的湯汁捲起來又按下去。這是遠川國傳統的熬湯手法,牛骨牛肉不用剁得精細,大塊下鍋用清水熬煮,撈去血沫後小火燉兩個時辰,只放切段的青蔥和鹽調味,啃一口肉味道醇厚,喝一口湯香濃無比,是戰地最受歡迎的。
今天這口銅鍋要煨夠二十幾個人吃的牛肉湯,又大又深,用小火不行,所以需要有人守著鍋用長柄銅勺不時攪拌。陳洛川化身廚娘,親自掌勺熬湯給妹妹們吃。她身穿霜雪白細棉內裳,鎏金簡冠束髮,用白玉藍繩帶系腰,披寬鬆的天藍色大衫袖綾衣,不系襻膊,只把袖子捲起便於攪動湯勺。藍衣白裳,在紅綠相間的漫天楓葉中,平添了一抹凝冷清遠,與滾燙濃香的牛骨湯相得益彰。
瓊漿玉液下肚,牛骨湯的火候正好。出鍋時,陳洛川先盛牛骨頭,一碗一個肉厚筋肥的骨頭,引得下座的將軍們食指大動。
「好香啊……惦念殿下這碗牛肉湯一年了。」
「筋頭巴腦的最好吃了。」
「想我們那年和西戎大戰之前正好是姊姜節,殿下也是這麼熬湯給我們吃。帳前銅鍋,大漠孤煙。那味道,我現在都記得……」
「那場仗難打啊,冷得要死,刀都要結冰了……要沒有那碗牛肉湯暖身子,我可能都回不來了哈哈……」
「所以說……她憑什麼……」牛骨湯的香味勾起了女將軍們的戰地回憶。今日能來喝湯的都是陳洛川心腹將領,難免有人喝多了,說些心里話。「大殿下這麼多年四方戰役身先士卒,戰功赫赫,說句九死一生一點都不為過!封公爵天理如此!春澗宮那位……連戰場什麼樣都不知道。她憑什麼封公?!就憑她會寫點文章,讀幾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