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唐來說,重開大磧道不止是多一條路,更方便他們擴展西域勢力,經營和控制絲綢之路。
但高昌就不樂意了,高昌是原有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靠著這份地理便利斂財無數,日子過得滋潤富足。
但大磧道一開,同處絲綢之路中段,相距不遠的焉耆和高昌就成了並立的兩站,商隊可以從二者中選擇一個作為落腳點,高昌失去獨特性,利益受到極大損失。
因此高昌與焉耆多次摩擦,漸漸成為死敵,高昌對大唐也心生怨懟。
在李世民的夢中,幾年後高昌聯合西突厥劫掠大唐的伊吾郡,挑撥薛陀延和唐朝的關係,阻止西域各國向唐朝進貢,最終被忍無可忍的大唐所滅。
沒想到現實中他們找上了吐蕃。
李世民並沒有被背叛的氣憤,他可以理解高昌王的心情,依附的主國不保護他的財產,的確很難想得開。
但李世民也很理直氣壯,他只是高昌的主國,又不是他爹!高昌有錢,卻沒有守護錢財的武力,要不是投靠大唐,早就不知道被哪個國家滅了,只是將他們的財路分走一半而已,有什麼不對嗎?
是非對錯多說無益,既然到了這一步,打就完了!也省得他們還要想辦法找高昌的茬。
這幾個月還發生了一些事,主要就是幾位皇子皇女的婚事。
三皇子李恪、四皇子李泰、三公主李惠、四公主李舒陸續成婚。是的,三公主也成婚了,不過駙馬不是王敬直。三公主考慮許久,還與王敬直見了一面,最終還是決定退掉這樁婚事,另外選了一個駙馬。
這回李世民特意選的通情達理的人家,免得再鬧出那樣的糟心事,不過他其實多慮了,如今大家都知道公主不好惹,沒人再敢如王珪那樣放肆。
三公主其實也不是很在意,還是那句話,以她的身份,只要自己能立起來,根本受不了什麼委屈。之所以不和王敬直繼續,一是因為雙方已經鬧成這樣,再相處難免尷尬。再也是三公主的傲骨,若鬧完之後還是與王敬直成婚,難免叫人輕視。三公主不願意如此,也不願意連累姐妹被小看。
李世民和李承乾不知道她這些想法,不過也不重要,他們總是支持三公主的。
三公主成婚之後,李承乾見王珪反思頗有成效,認錯態度誠懇,與李世民商量過後又起用了他,大小也是個人才,不能因為一件錯處就將人一竿子打死,只是從前的官職是回不去了。
王珪並不在乎,他惹怒皇室,還連累公主的名聲,已經做好了這輩子再也不能起復的準備,能重回官場已經感恩戴德,不敢再奢求其他了。
經此一事,王珪身上的浮躁褪去不少,勤勤懇懇辦差,名聲倒比從前更好了。
只是王敬直不太好過,他對三公主是有情的,如今三公主另嫁他人,王敬直自然傷心。且因為他與三公主定過親,又做了錯事導致退親,長安的高門都不願意與他結親,王敬直的婚事成了難題。
後來王敬直化傷心為動力,一心放在正事上,倒做出不少成績,性子也成熟了不少,而立之年與一位同僚女官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