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笑,「文風樸實,若單論治軍,已是佳作。」
皇帝又把遲生的文章遞給太子。
遲生開篇明義,說明前朝由盛轉衰是從安史之亂開始。至於衰亡原因,有五點。
第一,藩鎮割據。如同二皇子在課堂上所說,地方官權力過大,軍政財權集於一身,很快就養大了野心,尾大不掉。
第二,宦官專權。為了對抗日益強盛的地方割據勢力,當權者只能用身邊親近人,親近之人只有外戚和宦官,而宦官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誰知道宦官掌權之後,野心也會膨脹。這裡遲生還論述了漢代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基本上為了制衡宦官提拔外戚,為了打壓外戚提拔宦官,形成惡性循環。天下經不起幾次折騰,直接亡了。
第三,朋黨之爭。遲生重點論述了牛李黨爭,這些人黨同伐異,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對國家朝政提出建設性意見,導致朝政日益腐敗,朝廷無法運轉。
第四,同室操戈。唐太宗帶了個壞頭,導致每次政權不能平穩過渡。雖然太史僉事已經批評過遲生不該議論皇室,但遲生覺得此篇文章要論據充分,同室操戈是無論如何也避不過去的話題。
第五,農民起義。正是因為前四點原因的大集合,導致底層百姓生活越來越困苦。遲生舉了一個有田五口之家如何落到賣兒賣女、無路可走、揭竿而起的過程,說明百姓是非常有韌性、非常能吃苦的,只要能有條活路,他們都不會輕易冒險。
作者有話說:
新文《嫁人從退婚開始》已經開預收,感興趣的小可愛可以收藏一下,順帶把作者也收藏一個吧(捂臉笑)
第48章 帝位傳承
說了這五個原因之後, 遲生又言,學史最重要的是從中汲取經驗,不要重複「秦人不暇自哀, 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1」的悲劇。而且不必憂心,太/祖雄才偉略, 我朝已經有了應對辦法。
第一, 分立文武, 地方權力三分,從制度上限制了藩鎮的出現。如今每個環節都有人監督, 不太可能出現權利空白, 導致一人獨大的局面。
第二, 限制宦官權力, 宦官品級最高不過四品, 皇帝不再過分倚重宦官,宦官無法做皇帝代言人。宮中重要職務比如內務府之類的都由官員擔任, 宦官的生存空間被壓縮。遲生也分析, 最重要的還是少用內侍,不要出現權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一個先例, 底下人就會拼命鑽營, 覺得自己能成為第二個。
第三,限制朋黨。選人用人不要拘泥於出身,太/祖令科舉成為常態, 不禁止身家三代清白之人科舉, 令舉子成為「天子門舊獨生」, 這一舉措, 讓官員的選拔形成定例,給了天下有才之士出頭的機會,上升渠道通暢,撈偏門的人就少。主持科考的官員,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利,能決定另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