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過朝食,喝了兩口水,他就專心等考題的發放。
臨近寅正四刻,考場內開始有監考衙役經過,逐一發放第一場考場的試題。
沒一會兒後,秦朝寧也同樣拿到了自己的考題。
他緩緩把手中的幾頁紙張在考桌上攤開。
第一張是今日縣試第一場的考題;第二張與第三張是考題答卷,需要在上面填寫姓名、年齡、籍貫等信息後,才能開始在空白處作答;其餘三張空白紙張,大概就是草稿用紙了。
鹽邊縣縣試第一場,考的是出自四書五經的八股文兩篇、五言六韻的試帖詩一首。
題目一:[2]年飢,用不足,如之何?
題目二:[3]「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題目三:以惜春命題賦詩一首
第056章 過了縣試第一場
秦朝寧看著三道題, 定定地思考著。
第一道題:[1]年飢,用不足,如之何?
他記憶中的原文是, [2]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 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 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 君孰與足?」
本意是遇到鬧饑荒,朝廷儲備不足該如何處置?然後原文上下便是魯哀公與有若,針對此問題展開的對話。
秦朝寧自身是贊同有若的觀點的,只有百姓富足, 朝廷才會富足。[3]民如水, 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論點便是源自《荀子·哀公》, 其中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
所以其中破題,不能偏離先有民, 才有國富君富。
待想好了第一道大題, 秦朝寧繼續往下看第二道題。
[4]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 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這一小段的釋義, 他是記得的。其中內容是有人問孔聖人為何不從政?孔聖人表明自己的態度,點明難不成只有做官才叫從政麼?
如果按照秦朝寧自己的個人理解, 確實只有在官場內做事才叫從政。不過,《論語》是存在各個儒家觀點來傳道的,所有釋義皆圍繞著儒家思想出發。
而對於秦朝寧自己而言,相比起儒家那一套,他私底下較為認可法家的思想:富國強兵,依法治國。
不過,眼下這些均是不能寫到紙上,亦不能宣揚於眾。
秦朝寧想了想,為了不偏題,決定遵循儒家的思想破題,從為孝即為政入手,以認可該觀點的句子來破題,以引用《書》的原文來承題,以引入史例論據來起講,其餘則圍繞著中心往下寫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