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了兩道大題的思路,他往下看了看第三題詩賦題。
惜春的題材好寫,與眼下二月末也應景。這題不難,太有靈氣的詩詞秦朝寧沒有,中規中矩應試的,還是能寫一寫的。
於是,他把答卷先卷好放在一側,免得弄髒了。隨即,他才提筆、點墨,在草稿用紙上開始答題。
因為他寫得認真,以至於縣令大人一行人巡查而過的時候,他都沒半點反應,仍舊埋頭書寫。
縣令等人倒是因為他的年幼而止步,稍作停留片刻。
他們就站在離秦朝寧考桌一步之遙的位置,往他的草稿上看了幾眼,確認其字跡清晰,娟秀工整,這小兒專注的神色似半點沒被題目難倒的模樣才離去。
這一幕,使得他們幾人均滿意地笑了笑。
這小兒如此這般流暢地答題,對於他們而言,亦算是教化之功。這都是說明他們把鹽邊縣整體治理得還不錯,才會如今有眼下舉試的學子們這般多,其中還有這般年幼的。
幾位大人這會,倒無一人想過眼前的孩童是否有機會會考中,均是默認他只是來參與應試,增加經驗。
許久後,秦朝寧把三道題都在草稿用紙上寫完整了。
當他準備檢查之際,忽地一道慘叫聲從縣衙內院傳來,把他嚇得手都顫了顫,險些撕了手中的紙張。
他不解地抬頭,只見不遠處有衙役與考差已經往外跑了出去。
隨著內院那廝哭天搶地,又傳出好幾個學子怒吼,「豎子——害我也!」
「如此這般倒霉,教我如何歸家與父母親交待!——求縣令大人開恩呀,求大人體恤學生十年寒窗苦讀,今日這一兩銀子亦是掏空家中銀錢。」
外面又哭又鬧,坐在自己號房內的秦朝寧有些許不安,發著呆細細聽著。
等這番騷動被衙役們與考差們鎮壓了下來,秦朝寧才從傳過來的聲音裡面,在混亂幾方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了大概的情況。
原來是內院驀然颳起了風,那名學子寫了大半的答卷稍有不慎就被吹到了硯台上,眨眼間答卷就沾染了墨。
對方見答卷頃刻間就此一毀,心態便崩了。
接著,他製造出來的騷亂,讓別處幾位學子猝不及防地突如其來受驚,手中剎那間執筆不穩,個別不是錯了筆畫,便是散了墨。
如此下來,他們也同樣算是毀了卷面。
這才有的前面鬧哄哄的一場。
秦朝寧眼下被此事驚到了。他在心中小聲告誡自己,日後無論哪場考場均需早些到場才好,同時對於答卷的保護,定要萬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