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寧經過考差們的檢查與查校考引後, 領到的牌子是甲丙,是個十分靠前的號房。
他仔細收好考引,便跟隨著那些檢查過的人流在貢院內沿著廊檐往前走去。
臨聿府城貢院裡的環境和隔間號房, 都比鹽邊縣的好上不少。不過,看上去均是年代已久, 每間號房的木板都斑斑駁駁的。
片刻後,秦朝寧在第一排找到了自己的號房。他安靜地進去號房裡坐著, 然後趁著考差未發放考題前,好好整理桌面的紙張筆墨。
府試的第一場, 李知府、董通判與王知州現下都到場了。
這一場的考題,他們幾人是今日清晨到了貢院後才商議出具,為的就是減少流程上的漏洞,不讓科舉舞弊的事情發生。
幾人的神色頗嚴肅, 考場內的眾位學子見狀, 無人敢喧譁,發出點大動靜。
府試前排的兩列號房,李知府他們讓人安排的是各縣以及臨聿府城縣試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把他們的號房安排在前列, 為的是方便考官們就近觀察。
臨近寅正四刻,考場內開始有監考衙役經過, 逐一向各位學子發放第一場考場的試題。
在秦朝寧拿到自己的考卷後, 他打開考題先仔細閱題,打算等自己確認好答題思路,再在草稿用紙上作答。
他的做法和縣試里一樣, 像是已經養成了習慣似的。
而府試第一場,考的是出自四書五經的八股文兩篇、五言六韻的試帖詩一首、策論一篇。
八股文題目一:[1]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八股文題目二:[2]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 谷,恥也。」
題目三:以潺潺流水無盡命題賦詩一首。
策論題目四:[3]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等秦朝寧把題目看完,他在腦海中搜尋著面前各題的原文出處。
題目一,是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記錄孔聖人關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謙遜如孔聖人,都覺得自己不可能事事精通,表明自己當遇到不懂的問題該當如何?是抓住該問題的兩個極端,找到中庸的那個點來應對。
對此,秦朝寧思索片刻,決定以[4]《大學》中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來破題。
世間萬物有其開始與終結,了解它的先後順序,就可以了解它的規律。
題目二,則是出自《論語憲問》,書中原文在此處,是表達了孔聖人對於世人為官從政需要為國貢獻,切勿混飯吃的思想。
這道題,對於秦朝寧而言,反而簡單了很多。皆因在《論語》里,這種類似的觀點就很多。他現在對於全書現在能倒背如流了的,直接拿裡面的同類觀點破題即可。
於是,他提筆在草稿用紙上寫下:[5]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