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等到荀七娘和阮朝汐下了山,車隊還未走出幾步,荀九郎又跟過來攔了車。
鍾少白滿肚子的火氣都衝著荀九郎去了。
兩家是世交,鍾少白的母親出身潁川荀氏,說起來是兩代內的表親,但兩個年紀相仿的少年郎,從小就是互相比較的對象,彼此知根知底,互相瞧不上,兩人的惡劣態度實在不像是親戚。
鍾少白冷笑一聲,「什麼『心嚮往之』。荀九兄向來只推崇儒玄兩道,看不上佛家。何時對佛學有興趣了?做人怎能如此虛偽。」
「上下求索,舉一反三,不亦樂乎。」荀景游神色冷淡而倨傲:「小十二,你連儒玄兩道都參不透,只怕讀不懂佛經。」
兩人冷嘲熱諷個不停,阮朝汐看在眼裡,默默地想,這個年紀的士族兒郎,怎麼一個比一個脾氣差。再吵幾句,只怕要當場動手。
她和鍾少白、荀鶯初自幼相識,三人在雲間塢玩得好。這位荀九郎今日才見面,當然比不上和荀七娘、鍾十二郎的玩伴情分。
心裡分了親疏,對待兩邊的態度當然不同。
阮朝汐掀開了碧紗窗簾。
「十二郎,別這樣。」她輕輕扯了下小窗前站著的鐘少白的衣袖,示意他別說了。
又對荀九郎極客氣地寒暄,「我哪裡通什麼佛學,湊個熱鬧而已。九郎家學淵源,若是雅好高僧講經的話,高僧還在水邊講五誡,不敢耽誤九郎的時辰。九郎回去聽吧。」
鍾少白聽出了話里的偏向,嘴角都翹起來了,斜睨著臉色難看的荀九郎,還想得意追諷幾句,阮朝汐直接和他說,「你閉嘴。」
鍾少白聽話地低下頭,往後退了一步。手背在身後,指腹緩緩撫摸著被素手扯過的一角布料。
荀景游卻在這個短短的瞬間,迅速平復了爭吵帶來的慍怒情緒,鎮定下來。
「好叫十二娘得知。」他往後半步,規規矩矩地抬手行禮,阮朝汐詫異萬福還禮,耳邊聽荀九郎繼續說道,
「聽高僧講經倒是其次。在下自小跟隨父親出行各處,走過千里山川,見識黎庶風貌,也曾遭遇戰事,僥倖逃脫。萬千感慨落於筆下,收錄成詩文集一卷,去年送至京城,得了吾家三兄的青睞,僥倖得三兄稱讚一句『眼望山川,胸懷丘壑』,在京城略有薄名。」
說罷,荀九郎從袖中捧出一卷詩文集,客氣遞上,「請十二娘指正。」
阮朝汐:「……」
她十歲才啟蒙進學,耽誤了不少時日,常常感覺自己學識淺薄,對荀九郎這種才華卓著、少年時便能寫詩作賦的高才便有些敬而遠之。
眼下人杵在面前,不僅謙虛地誇耀自己的辭賦『名動京城』,得了他三兄荀玄微的青眼,居然還當面雙手奉上了精心裝裱的詩集捲軸,堅持要她『指正』。
阮朝汐啞然片刻,默默地收下,交給身邊白蟬。
「有空定當拜讀九郎大作。」她嘆了口氣, 「我才疏學淺,指正就不必了。」
始終在車邊冷眼瞧著的李奕臣,忽然出聲打斷道,「有人遠遠地過來了,不知什麼來歷。十二娘,山路邊不宜久留,儘快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