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拿出一疊戳有「加急」兩字的免費問診券,交給為首的趙世武:「以後遇到急症,可拿這個券到徐氏藥館找我。」
「啊!這個我知道。」趙天路低呼一聲,「徐氏藥館的免費問診券!黑市里賣好貴呢!據說漲到三十個大洋了都買不到!」
趙世武和鄧純恩不知道這事,聞言有些束手無策,不曉得該不該接了。
徐茵笑著塞到他們手裡:「黑市就喜歡瞎抬價,買不到不是因為奇貨可居,而是因為我沒再往外發問診券了,真想看病可以直接上藥館領號子,就是需要排隊。給你們的這個是加急號,遇到緊急情況別拖延,多晚都可以來找我。」
許是這句允諾,讓趙世武把徐茵視為了同一陣營的戰友。
之後,陸續有人憑著加急問診券,來藥館找徐大夫,有的是請她出診、有的借問診希望她幫忙傳遞消息。
徐茵沒有推辭,能幫儘量幫。
趙天路三兄弟也成了藥館的常客,都還是青春發育期的半大孩子呢,前額葉還沒完全發育好,一天一個理想,此前還想成為他們爹那樣的義士,見過徐茵利落取子彈的一幕,都想成為行醫濟世的大夫了。
徐茵見他們仨聰明機靈,而她也的確缺幾個信得過的跑腿夥計,乾脆把他們仨以學徒工的名義招了進來,先跟著吳老辨認藥材、背背湯頭歌,她有空就帶著他們仨見習。
而徐氏藥館也不知不覺成了革命者心中一處能安心落腳的聯絡站。
可藥館人來人往,多少有些不方便,徐茵乾脆把隔壁生意不太好的醬菜鋪盤了下來,開成了一個書肆,樓上還設了十幾個可以坐下來喝茶看書的借閱包廂。
本意是給那些革命者提供方便,結果因為她的書肆進到了很多普通書店沒有的書,深得文人的喜愛,生意火得不得了。
加上借閱包廂、下午茶的模式,讓文人們耳目一新。經常一開張,樓上的包廂就被哪個書社包圓了,大家齊聚一堂,以書會友。
這麼一來,徐茵都搞不靈清哪些人是真正熱愛讀書、單純來享受讀書氛圍的文人,哪些是以書會友談理想的革命者……
算了,隨便吧,她就是一個出錢投資經營書肆的老闆,苟住自己不被炮灰的同時,讓後世的紀念碑儘可能少幾縷英烈亡魂、革命進程少點流血犧牲,也不枉她一人飾三角的奔波忙碌了。
歲月匆匆去,倏然又驚秋。
穿到這個任務世界整五年,徐茵化名下的產業已經鋪開不少了——
第一年的藥館、藥廠,第二年的機械廠(地下兵工廠)、書肆,第三年盤下了街對面的三間商鋪,挨個開起了影樓、戲樓、西服店,去年底又在火車站、碼頭開了兩間連鎖茶館,生意蒸蒸日上。
借著生意之便搜集到的信息量,龐雜得都快趕上情報局了。
她不確定幫忙傳遞出去的消息究竟起沒起作用、起了多大作用,反正這幾年很少聽到誰誰被捕、哪哪被清剿的壞消息,在她看來就是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