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沙丘事變時趙高,李斯矯詔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倆有個共同害怕的敵人——蒙家。
蒙恬,蒙武,蒙毅,無論是誰都會使李斯忌憚。
果然,蒙毅開門見山,直中要害道:「從上蔡到蘭陵共有五百多公里的路程,當年李廷尉背起箱篋跨越萬難來到蘭陵拜師學藝,不知道荀子先生收您為弟子時可曾想過多年之後他的高徒居然會向陛下諫言燒掉《詩》《書》。」
「反正荀子先生桃李天下,估計也不會在意你這個曾經的掛名弟子。」
嘖……姜珂今天才發現蒙毅罵人還挺毒的。
「但凡儒家弟子必學《詩》《書》,既然李廷尉建議焚書之法,不如先將自己腦袋和腹中的相關知識先全都消散了吧。」
殿中瞬間響起一陣笑聲。
此時嬴政終於開口,不過卻並未提及殿中眾人,而是點名了一直旁觀的姜珂:「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姜珂:「若陛下指的是淳于博士之事,臣認為淳于博士年老多病,語言瘋癲,指不定日後他還會說出什麼想要恢復築木為巢,獸皮為衣的上古生活呢,所以陛下根本不必在意淳于博士之言。」
「至於李廷尉所言,臣倒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嬴政:「是何看法?」
姜珂:「韓非子曾言,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今晚這種情況正是如此,聖人並不會效仿古代的制度,不墨守一成不變的舊規,而應研究當前的社會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措施,根據李廷尉這番話,臣用自己淺薄的才智制定了一套計劃。」
聽姜珂說出這話,在場眾人心裡一驚,韓非子也是法家的學者,而且學得比李斯還好,要是按照韓非的主張來,恐怕就不止燒書了,很大可能連儒生都一起燒。
「就算真的實施焚書這個計策,可是像淳于博士這等官員依舊能接觸到百家之言,用處不大,李廷尉要防的不過是那些布衣黔首,讓他們安心在家織布種田,不起暴亂,這一提議聽起來很不錯,李廷尉也的確是真心為陛下,為大秦著想。」
李斯,我給你台階下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可惜還是不如范內史思慮周全,仔細想來此舉的確有些漏洞。」
嬴政:這就是你多年來學習的朝堂平衡之術嗎?
姜珂:「布衣黔首大都蠢笨無知,聽風便是雨,還有反骨之意,越不讓他們做什麼,他們便越想做什麼,恨不得連火yao都想要嘗嘗味道,范內史所言有理,堵不如疏,所以依臣之見,不如專門為這些黔首準備一套歌頌陛下功德的書冊,讓他們每日背誦學習,知道陛下您結束百年動亂,統一六國是一件多麼偉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