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秦甌戰爭,西甌部落聯盟的首領譯吁宋帶領越人頑強抵抗,抗擊秦軍,嶺南地區地勢險要、山巒起伏。氣候濕熱又瘴氣橫行,對常年處於中原地區的秦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西甌地區的人長年累月居住在這片區域,早已熟悉這裡的地形和氣候,秦五十萬大軍三次攻打嶺南地,打了三年,三年不卸甲弛弩,監碌無以轉餉,就連秦軍的主將屠雎都在一次越人偷襲中被殺掉了,由此可見這場戰爭打得有多艱難。
而如今,李信鎮守南方,可能是他年齡逐漸增長,戰術愈發沉穩起來,只守著自己的疆土,沒有嬴政的命令,很少主動出擊攻打越人,就連那日李左車的吵嚷鼓動都沒發兵,有李牧當年抗擊匈奴時的風格。
聽到韓信的話,嬴政嘴角彎起一絲笑意,問他:「哦?那這位小將認為要如何才能得到百越之地犀角、象齒、翡翠、珠璣等物?」
姜珂心裡吐槽,面對人才時,嬴政還挺能提供情緒價值,這聲小將叫的,誰聽了誰不迷糊啊!?
果然如她所想,聽到嬴政的話後,韓信當場化身成一種蘿蔔(心裡美),心中激動,躍躍欲試,主動請纓:「韓信願為陛下馳騁沙場,盡取百越之地!」
姜珂看向韓信,似乎在和他說:喲,小子,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幾天情商大漲啊。
韓信用眼神回她:前些日子酒桌上同劉季聊天時他教我的。
姜珂:未成年就喝酒,你母親若是知道此事你就等死吧。
韓信:信危,陛下救命。
陛下可不知道他們二人私下裡的小動作,他聽到韓信的話後心情大好,隨後詢問一旁的寺人:「靈渠修建得如何了?」
數月前監察史便派人來報說靈渠的修建進程已接近尾聲。
公元前的的寺人其實很卷,不僅要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還要寫得一手好字,駕得一手好車,情商高善遊說,了解朝中大小動向方便皇帝隨時查問,就連體力和武力值都要高。
比如春秋時期的寺人披,晉惠公命令他去殺掉自己的兒子重耳,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並給了他三天時間作為期限,沒想到寺人披武德充沛,體力驚人,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從王城瞬移到渭河邊,把晉文公都給驚呆了,雖然最後沒殺掉晉文公,但也斬斷了他一隻衣袖。
寺人聞言,開始搜索自己腦內資料並精確鎖定到靈渠二字,達道:「回陛下,預計會在月末完工。」
靈渠對於秦甌之戰勝利的幫助是不可磨滅的,嶺南地山路崎嶇運糧不便,因此工匠們便想出了開挖溝渠用河運糧的辦法,靈渠能直接溝通湘水和灕水,並連接珠江水,完成後可以運送大批糧草輜重到嶺南地區,保障後勤,使士兵們專心打仗,再沒有後顧之憂。
這也是李信這麼長時間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之一,靈渠並未修建完成。
如今靈渠即將完工,嬴政心中對於嶺南地區統一的執念更甚。
「姜卿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