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珂:「臣以為……」
她故意賣了個關子,拉長聲調,屋內變得安靜起來。
她笑道:「那自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了。」
當然還不忘補充一句:「在攻打匈奴時,韓信已經積攢了足夠的軍功。」
姜珂之意,嬴政心知肚明:「既然姜卿如此看重韓小將,那朕便在這次伐百越之戰中給你一個校尉的職位,韓信,你可莫要辜負朕和姜卿對你的期待啊。」
秦朝軍營中,數千人組成一「曲」,各由一名軍侯統治,數曲為一「部」,各由一名校尉統治。
坦白講,韓信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明顯沒有反應過來。
這不對啊!
按照正常步驟來講,不是應該嬴政先是對他的年齡表示質疑,自己引經據典一同遊說將他說服,最後為了避免他不相信還要再立個軍令狀。
他昨天可是熬夜翻書學習了好幾個類似的例子呢,比如毛遂自薦,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或者丞相十二歲收百家學者當門客的案例,挑燈夜讀十分認真,學得韓信的母親都心疼自己孩子學習刻苦,大半夜為他做了美味好吃的夜宵補身體。
怎麼現在……就,就這麼容易的嗎?我滿腹學識都沒用上啊!
那我昨天熬夜翻的史書又算什麼。
算我好學嗎?
韓信似乎忘了,他面前的陛下本身也是位十三歲繼位當秦王的神童,就……其實聰明人的世界會認為早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打仗這方面也不例外。
眼見韓信發呆,姜珂戳了一下他的後背,韓信這才反應過來,謝道:「多謝陛下器重,臣定當不辱使命!」
打百越也不是今天下令明天出發,說打就能打的,嶺南地那麼大一塊地盤,一定要做好戰前準備,這樣能少死很多人。
糧草之事自不必說,每次戰前都必須要備好,有了靈渠後,能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相比之前方便數倍。
除此之外,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嶺南之地的炎熱氣候和瘴氣。
在現代嶺南地區夏天的氣溫已經很讓人絕望,更別說氣候比現代還要溫暖的秦朝了,此時的平均溫度大約比兩千年後的現代高二到三度,那就更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