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長安期間也有詩。叛軍攻入長安後,安祿山衝進大明宮,大肆搶掠財物,還將能找到的皇族盡數屠戮,昔日繁華昇平的皇城,一夕慘烈蕭瑟如人間地獄。杜甫看著這滿目瘡痍,心中難受不已,他又拿起了他的詩筆,飽含血淚的書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又一首千古名篇誕生了。】
太極宮。
李世民盯著水鏡上的詩句雙目通紅,國破,說明長安都城已然蕭條殘敗,唯有山川蕭瑟矗立;城春,本該是生機盎然之時,卻是草木蔥蘢掩蓋人煙,荒蕪不堪。
他想起今年春耕之時,他親往城郊勸耕,所見俱是欣欣向榮之景,百姓和樂安定,各依農桑。這樣的治世之景,未來竟會一朝破碎。
李世民仿佛看到了荒敗蕭條的長安城,杜甫立於其中,見盛世破碎,對著花鳥傷心得流淚,想要將書信寄與家人,卻終究無法,不由搔斷了白頭。而當時的長安,當時的天下,又有多少個像杜甫一般罹亂的人?
他以手掩面,虎目含淚,說出了水鏡中的那句話:「李隆基,你真是該死啊!」
寵信奸佞,招致國禍,他最後竟然還逃了,他怎麼有臉逃?他該引咎退位,以死謝罪才對!
天寶年間。
皇族眾人悚然驚動:「安祿山賊子!安敢如此屠戮皇族?!」
雖然水鏡說的並非全部皇族,但此時的他們焉能預料一旦生亂,自己是否是被留下的那個?尤其是一些平素不受寵的,此時全然慌了神,生存的威脅令他們格外惶恐,他們不禁怨上了李隆基。
當日張九齡為相時,安祿山兵敗,張九齡曾力主將其誅殺,是李隆基非要將他留下來,最後竟是養虎為患,陛下怎能如此昏聵?
最後陛下自己倒是和貴妃逃了,留下他們這群人面對叛軍的屠刀,難道他們就是該死的嗎?!
有些有主見的當下發狠,不約而同開始往東宮遞消息。雖然水鏡沒有明說肅宗是誰,但太子尚在,投靠他必然不錯。
命數,總要自己來搏一搏。【比起王維,還是小透明的杜甫就幸運多了,叛軍看管不嚴,杜甫找准機會跑了出去,一路顛沛流離,找到唐肅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肅宗見杜甫衣衫襤褸、潦倒疲憊,卻仍千里迢迢趕來見他,大受感動,當即給杜甫授官左拾遺,所以杜甫也被稱為杜拾遺。
拾遺這個官職雖然不大,但可以每天跟在皇帝身邊,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個好差事。可惜唐肅宗也不是什麼英主,很快杜甫就因為直言勸諫被貶。】
太極宮。
李世民撫著胸口,李隆基荒唐,新繼位的肅宗也並非英主,那大唐還有中興之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