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朱元璋嘖了一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是唐太宗的詩吧!唐太宗一代明君,高宗才能亦是了得,還有那則天皇帝,雖不合禮法,但也是個有手段的。李隆基半生英明晚年昏聵,對兒子又打壓太過,怎麼看都是一攤子爛事情。」
朱標在一旁道:「肅宗不及,代宗卻有可稱道的,亦是中材之主。」
朱元璋搖搖頭:「代宗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改革漕運鹽糧,但大封節度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其過也是不小,這皇位傳給誰真是門學問啊!」
要是能確保代代明君就好了。
他看了一眼朱標,這是他看中的太子,一定能成為出色的君王,怎麼最後就是老四那個龜兒成了皇帝呢?一想到這點,朱元璋銳利的眼刀就一個勁地往朱棣身上飛。
朱棣默默縮在自家大哥的身後,隔三差五就要來上這麼一遭,他習慣了。
中唐。
白居易道:「杜工部正直無畏,為救宰相房琯直顏犯諫,可惜啊……」先君不聽。
元稹素來知道好友的性子,聞言便打趣道:「若是你便不諫嗎?」
白居易洒然一笑,一派清正:「當然要諫,在其位謀其事,我等既在朝為官,自然要勸諫君王,為民言事。」
元稹也是這個想法,但還是忍不住半是打趣半是感嘆:「伴君如伴虎啊!」
白居易搖頭一笑:「陛下聖明,必不會如此。」
洛陽。
聽到這裡的李白嘆了口氣,沉默地和對面的杜甫碰了個杯,如太宗那樣善於納諫的明主,再難求了。
杜甫也沒有說話,他沒想到,未來不僅是自己仕途蹭蹬,連大唐都風雨飄搖。自小受過的儒家教育讓他心情沉痛,自己的遭遇,國家百姓的遭遇一齊壓在他的心上,青年人朝氣的面龐忽然添了幾分愁苦。
【貶謫的路上,他回到羌村與家人團聚,寫下了有名的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他似乎總能從一家一姓的遭推己及人,於是他的詩里不僅有自己的悲傷,還有百姓的血淚。《望岳》的凌雲之情,好似竟是一場夢了。
這樣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大家初中早已學過的又一經典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的名篇一首接一首,可眾人早沒有看李白詩時的興奮,他們半是期待,半是不忍地往水鏡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