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吉雖苦,猶有大唐,可郁達夫的王朝呢?
【另外,由於留學日本,涉獵群書,郁達夫也受到了日本「物哀」美學的影響,所謂「物哀」,簡單來說,物,就是外界事物;哀,則是主體對事物產生的感受,包含有同情、哀傷、悲嘆、憐惜等種種情緒,主要展示一種哀婉淒清的美感世界。這種美學意味在《故都的秋》中也有體現。】
未央宮。
劉徹冷嗤一聲:「小家子氣。」
他想起楚棠先前說漢賦時曾強調的恢弘氣魄,說,這是只有大一統王朝才能孕育出的深廣宏福。他喜歡這樣的讚美,也讀出了這背後的深意。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大漢的強大才讓司馬相如有那樣的底氣,文士與國家,一命相連。那日本聽起來似是個彈丸小國,卻能逼得後世華夏子民淪落至此,兩相對比之下如何不令他心驚?
帶上主觀情緒的漢武帝幾乎本能的厭惡著日本的一切,包括文化,同他一樣,許多鑑賞能力滿級文人學士也拒絕深味所謂的物哀之美。
白居易將杜甫的詩吟了一首又一首,滿懷敬意地感嘆:「溫柔敦厚,沉鬱頓挫,這才是一等一的美學。」他也學起後世的詞語了。
杜牧淺淺對比了一下,拿出了李白的詩集:「還是太白詩最能提振心氣。」
什麼物哀,太衰頹了。
歐陽修展開寫有「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摺扇詠嘆再三:「物哀怎麼及得上此詞氣魄宏大。」
奉天殿裡。
朱元璋冷著臉從鼻子裡發出一聲輕哼:「東洋小國,就是喜歡搞這些酸不拉嘰的,沒個大氣樣,郁達夫學什麼不好學這些,我華夏文章不夠昌隆麼?」
他現在正在氣頭上,連帶著把郁達夫也遷怒了一通,可那話里,更多的還是怒其不爭的憤懣,寄予著眾多兄弟厚望的朱標趕忙上去順毛,滿殿父慈子孝里,縮在角落的的朱橚忍了又忍,小心翼翼地舉了個手:
「可是,只有強盛之邦才會有人遣使而去,郁達夫留學日本,學他國種種,是不是因為,本國……」太落後了?
後面幾個字他沒敢說完,因為滿殿的人都目光炯炯地盯著他:「閉嘴!」
沒有人敢細想這背後的意味。
【當然,除身世經歷與文化影響,最重要的一點也可以想見,那就是上面已經可以窺到端倪的國運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