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脫清亮的女聲傳遍諸天萬朝:【首先進入慣常的作業評點環節。emmm這次的作業,大家寫得好像很……艱難?】
呵呵,你知道就好。
宋及以前的眾人一致冷哼,這次的作業花了他們最多時間!
【這次的作業其實就是個小隨筆,大家不用用文言文寫的,嗯……寫的也不是純種文言文,好像是文白夾雜的機翻,大家cos起來真是太敬業了,直接用白話文寫就好啦!很簡單的。】
唐朝。
古文大家柳宗元表情冷靜,雖然不知道機翻是什麼意思,但直覺不是什麼好詞,他堂堂當朝進士、河東柳氏,文章竟被後世一個姑娘嫌棄了。
就,有點丟人。
劉禹錫倒是沒怎麼在意,反倒一臉恍然大悟:「原來我等所寫的是文言文,而後世用的是白話。文者文飾,白者,明白曉暢,這個名字用得貼切。」
明朝。
湯顯祖道:「雜劇曲詞之中,有『賓白』之謂,與唱詞區分,或記內心獨白,或記二人交互對話,用語淺顯,後世所謂白話,莫非是取其中之意?」
【說起來,從文言到白話,也是一次語言變革,文言文雖然簡略,但是門檻是真的高啊,不太利於文化的普及。
記得我大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讀《尚書》,一篇看著只有幾行字,但是誒嘿,根本讀不懂。他們還沒有標點符號,痛苦加倍。文言文是真的很難學啊,越古老的越難學。】
韓愈對這一點倒是頗有共鳴:「周誥殷盤,佶屈聱牙。《尚書》簡而古奧,確實不易讀。」
白居易也是點頭:「上古文章,連我等讀起來都頗為吃力,楚姑娘去古更遠,怕是更難讀懂了。」
【不過古人說話也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那只是一種書面語,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想省點字,因為寫起來很麻煩啦。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敝布和魚網等材料制出紙張,大大提高了紙的質量;唐宋時期又發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之二了。
得益於這兩項技術的發展,古人擁有了更為便捷的書寫工具,文學語言形式發生了變化,從宋代開始,出現了不少白話小說,並流傳於市井,終於也有點普通人能看懂的東西了。】
東漢。
正為改造紙張而冥搜苦思的蔡倫猛然站起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將這些材料搗煮成漿,再經工序錘鍊,便可造出輕薄而便於書寫的紙張,我明白了。」
他顧不得其他,一頭鑽進工房。後人說了,他現下作的,是四大發明之一,發明!
咸陽。
嬴政眼睛頓時亮了亮,原來那書寫工具是這樣造出來的!他可真要感謝楚棠了,有這寥寥一句提示,墨家製紙的進程一定會快上許多!
未央宮。
劉徹對紙倒也沒有很陌生,現下是有紙的,不過質地粗糙、數量少,極不方便,這下好了,改進方法直接送到手邊,不講新文學的時候,楚棠還是挺好的嘛!要是能把那印刷術也講講就好了,好事成雙,他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