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朱樉,平等地厭惡每一個文人。
唐朝。
白居易的嘴角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翹了起來:「楚姑娘的詩解得當真是不錯呀!」
通俗淺易,並不意味著粗陋直露,唯有千錘百鍊而不見斧鑿之筆,才是天然佳作,不窺門徑者豈可懂得?不過嘛……
「詩可共賞,我之詩,老嫗能解,便得老嫗意趣;文人能解,便得文人意趣。二者並行不悖,何必拘於一種,又分高下呢?」
老嫗解其意,文人解其法,詩之於不同人,所獲自然不同。
白行簡頗為認同:「兄長所言是極,尋常人即使難懂其中三昧,但可於言語敘事之間知曉其意,便已足夠。」
【這幾句里,詩人引珠落玉盤、急雨、私語作擬,顯然是用到比喻的手法,更進一步說,珠玉相撞、急雨敲瓦、私語竊竊,都屬於聲音,所以在這幾句里,白居易採取的手法是以聲摹聲,這一點大家要記住哦!
接著往後看。「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間關是形容鳥鳴聲婉轉,著一滑字賦予形象,可見流利;幽咽,形容樂聲梗塞不暢,難,指樂聲在冰下滯澀難通,俱是形象可感的,這叫以形寫聲。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
啊?什麼問題?
正聽到興頭上的人一愣。倒是曾經被當作對照組的李益反應過來了:
「這以聲摹聲、以形寫聲,均屬以美之事物引發詩意聯想,與諸詩家所寫似乎並無不同。」
他還能舉出例子:「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不正是如此麼?
不對,不對,白居易還寫到了別的。
【是的,珠玉之聲、間關流鶯、冰下泉流,這種生發聯想的描寫方式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可以說是有唐一代詩人總結的音樂描寫經驗,大家都這麼寫,白居易憑什麼得到這麼高的讚譽,因為他更出名?那也是他寫得好才出名啊!
沒錯,他有自己的「制勝法寶。」大家往後看。
「冰泉冷澀弦凝絕」,冰泉之下溫度過低,仿佛將琴弦凍住了似的,弦音受阻,樂曲不再像之前那樣流暢,反倒漸漸停了下來。
發現沒有,樂聲停了,不是戛然而止那種停,而是弦阻、音塞、不通,最後慢慢、慢慢停下了,他寫出了樂聲流轉的過程,捕捉到不同樂段音樂的變化,再予以藝術呈現,這是他的獨到之處。
而且,『弦凝絕』、『聲暫歇』,這一段的旋律是停止的,音調低沉了下去,為什麼會低沉?是的,彈奏者的情緒落下去了;為什麼白居易可以知道她的情緒落下去了?因為他在凝神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