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樓雅間。
蘇軾微微點頭,目露欣喜:「這番分析倒與子由你解的不差。」
他們兄弟相契,有這一說便是對上述內容表示認可了。蘇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他略有遲疑:「聽楚姑娘的語氣,似乎對我朝士風頗有微詞?」
有這樣感覺的並不止蘇轍。宋初,汴梁城中的趙匡胤也是神情一頓:「她的意思,是不太認可朕之謀策?」
帝王總是敏感的,楚棠平素一句話便足以讓他在心裡味一圈,更何況是涉及國策。極度,這可不是什麼好詞。
一旁的趙光義卻是滿不在乎:「皇兄過慮了,她一個小女子能有多大識見?皇兄禮賢文士,不殺士大夫更是百代未有之明,若無皇兄對科舉文章一事上心,後代焉能出那蘇軾、歐陽修、晏殊諸人?」
他倒是機靈,將水鏡里提到的宋人都拉出來說了一遍。
「不錯,」趙匡胤一聽也是這個理,「武人權力太盛便易生亂,前唐五代殷鑑不遠,不可不防。」
他看向水鏡,那裡講的是他大宋最負盛名的文士,後世崇文尚禮,一定會對大宋如此優容的士風青睞有加。
這邊的趙匡胤在自我催眠,有識見的帝王卻是敏銳地皺起了眉。
「重文輕武,文人能擋住匈奴的鐵蹄?」
劉徹有些不屑,他也愛文章,自己能寫,手下也有司馬相如這樣的文士,但這不代表他不重視武將,相反,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帝王,他太知道強盛的兵力意味著什麼了。那宋朝抑武成風,一旦國境危,又拿什麼抵擋?
太極宮。
李世民同樣搖頭:「文武爭馳,朝堂方有生生之相,二者失衡,難免會滋生禍患。」
他看得分明,文德鼎盛,也要武德支撐。
咸陽。
嬴政言簡意賅:「愚不可及。」
亂世鼎鼎的始皇,最知道武功對一個王朝意味著什麼。他想起楚棠先前講東晉時提到的隻言片語,宋之倉皇南渡,可別與這抑武之風有關!
【這種情感投射是貫穿周瑜整個形象描繪的,比如前面,因為在「豪傑」之中滲入「風流」,所以需要小喬這樣的美人來紅袖添香。大喬、小喬對策瑜二人來說,更多是戰利品,這一點後人其實看得分明,比如說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