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嘴角微揚,沒有人聽到別人欣賞自己會不高興,更何況那個人還是個詩詞絕佳的大才子。
輞川。
王維聽得那句「居士」,眼眸亮了亮,聯想到蘇詞結尾的「人生如夢」,忽然有所明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蘇軾與佛有緣。」
話音剛落,楚棠放出第二則材料,恰好就是王維剛剛吟的《金剛經》。一旁的裴迪看著好友眼中的欣然沒有說話,他還是不懂信佛有什麼好的,不過蘇軾似乎,確實從中得到寄託?
【他說人世間的一切緣起緣滅,就如同夢幻一般,像泡沫中的幻影,像露水、像閃電,剎那逝去無痕,我們應該以這種態度看待世間萬物。滔滔江水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淘盡了周瑜的功業,自然也會淘盡他的苦難。
人在痛苦的時候總會向宗教里去尋求解脫,蘇軾在定慧院中與僧眾一起誦讀佛經,後來又造訪山寺,佛家的平和圓融慰藉著他,「如夢」一句,已有釋音。】
客棧。
蘇軾對這個答案並不意外,他笑著說:「先前父親雅好佛經,與名僧交遊、談論佛理,母親亦篤信佛教,寬仁慈愛。我長於父母膝下,經年之後異鄉漂泊,竟還受著二老的蔭庇。」
說到最後,話里已經有了慨然。
蘇洵唇角動了動沒有說話,這個兒子機敏博學,頗通釋典,他向來是歡喜的。只是,一想到兒子最終將目光重又投向那些佛經文字,竟是為了撫平心中驚惶傷痛,他心裡就難受得厲害。
唐朝。
白居易似有所感:「彼時東坡之上的我,該是與蘇軾一樣吧!」向釋典中求安寧。
百代詩人,有哪個是心甘情願隱向山林?
另一邊,向來對佛教頗有微詞的韓愈面無表情,時下人心動盪,古道不存,九重之上的帝王也溺於佛理,他對佛教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臉色。
蘇軾信什麼不好要信佛,哪怕他信道呢?
這個念頭剛在腦子裡轉了一圈,他就看到楚棠放出下一則材料了:【蘇軾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成人後,他也經常與道士交往。他除了自號「東坡居士」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號——「鐵冠道人」。】
韓愈:?這麼准?
終南山。
一聽到這個李白可來精神了:「道家風神,蕭散天外,我觀蘇軾『長恨此身』之句便有莊子之音,原來竟是吾輩中人!」
誰不知曉,他李太白最愛尋仙問道。
【蘇軾是四川人,蜀中道教氣氛濃郁他有道緣倒也正常。李白也曾長在蜀地,唐宋兩位頂流,受到過同一種文化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