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朱樓、宴賓客、樓塌了,好似竟沒有一個王朝逃過了這句詞。
有這樣感受的不止一個朱元璋,咸陽宮中,嬴政同樣在心裡咂摸著這幾句詞。明朝皇帝姓朱,起朱樓說的,便是朱明王朝。
他瞅著念著,只覺這幾句像極了《阿房宮賦》中所寫,從「六王畢,四海一」的盛極,到「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大秦宮室轟然倒塌。只是《阿房宮賦》是怒,那《桃花扇》,就是悲恨綿綿了。
「此二文章,可為戒。」
他們唏噓感嘆心有戚戚,市井百姓也聽了一場盪氣迴腸的戲文,抹淚者有之,悲憤者有之,倒是還有細心之人記著開場的生旦離合,不無同情道:
「國亡了,不知侯李二人最終如何。李香君出身風塵,竟有一身節義,錚錚骨氣笑傲多少男兒,當真是為奇女子!」
「節義之士,原在煙花,此等大義實在令人感佩。」一旁的人嘖嘖稱讚,「這般女子,想來不亡於亂世,亦自殉於國節吧!」
商女亦知亡國恨,清姿傲骨不墮塵。
「啊……」另有一人聽著不忍,「殉國?那這生旦豈不是不能團圓了?」
他沒有太高深的想法,只覺若觀戲文,總要看到大團圓的結局才好,不然心裡多難受啊!
「團圓又能如何?」先前說話的人跟著嘆息,「國已破,家已亡,兩人那些個風月感情,只怕再難開口了吧!」
「好像也是哦……」
那人一想,語氣也低落了下去。
討論罷,一眾圍觀人等感傷不已,只覺這戲文實在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孔尚任用戲曲這樣俚俗的文形式承續起了前代文學嚴正的題旨,所不同的是他為反思,杜牧更多則是勸諫當朝。】
【只是我們看到賦文的結尾,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哀復哀後人也。秦後諸人,未嘗不哀秦之遽亡,可哀嘆之後不思以其為戒,結果不過是又成了一個秦朝,又引得後人哀嘆。】
【事實證明,杜牧一語成讖。】
【我們的歷史足夠漫長,是以只要有心,總會找到方方面面的反面教材。再有心一點,或許就能總結些經驗教訓,以資當時。只可惜,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一番話說得諸天萬朝的人們都沉默了下來。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