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擊匈奴;修築長城抵禦外族入侵;開拓嶺南、封禪泰山等等,每一項都是相當拿得出手的政績。他的許多制度還一直沿用,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法」,對於某些過於偏激的言論,我們只能說「勸君少罵秦始皇」。】
她說的每一件事都配上了相應的圖片,主打一個有圖有真相,眾人聽完頓時炸開了鍋——
「這麼一看,始皇帝確實幹了不少事兒誒!」
「哼!那他耗費了多少民力?修築長城死了多少人啊!」
「就是!而且秦法嚴苛,那麼多徭役,百姓分明是不堪其命!」
「還有焚書坑儒,簡直駭人聽聞,暴君!」
「天下苦秦久矣,秦朝就是暴政!
「可『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這是太史公也認定的呀!」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呵呵,那你願意做始皇帝的臣民嗎?」
……
一眾人等爭論不休。
漢初。
劉邦想起自己當年的見聞,眼中不由得也生出幾分追懷:「當年始皇帝東巡,乃公在會稽得以一見始皇聲威,曾言大丈夫當如是,始皇之功,平心而論確堪為一偉丈夫。」
蕭何頷首,又道:「然而始皇不施仁義而逞詐力,窮役百姓,惹得海內沸騰、生民煎熬,如此又怎不是亡國之兆?」
「說得是啊,所以此時要與民生息!」
這麼說著,劉邦又與諸臣討論起國政事宜來。
武帝朝。
劉徹沉默著沒說話,大漢代代以秦為鑑,關於秦始皇的記載他不知道讀了多少遍,對於始皇帝的功績他也心知肚明。
平心而論,此時的劉徹還是很欣賞秦始皇的魄力的,漢承秦制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但漢室顯然不可能宣揚秦始皇,天下百姓也不會願意再返秦世。
所以……
劉徹眯了眯眼:「這種正名還是放在後世吧!」
唐朝。
李世民一手輕叩桌面,不無感慨道:「秦始皇置郡縣,由君王直接任免州郡長官,一改『國中之國』局面,又有三公九卿分立,漢承秦制,大唐三省六部亦脫胎於秦時,『百代皆行秦政法』倒也不差。這寫詩的人,很欣賞秦始皇?」
說到最後語氣帶了幾分玩味,那人是出自什麼心理,又在什麼狀態下寫下了這樣評論秦始皇的詩句?
府邸之中,虞世南眼光犀利:「秦始皇棄仁義而用威力,這正是他可以吞併天下卻而不能保有天下的原因。所貽訓子孫者,唯貪暴而已。」
他想起楚棠透露的晚唐時局,倒是能理解杜牧為什麼選定秦始皇來做這個反面教材了。
明朝。
朱元璋所處時代靠後,更能理解那句「百代皆行秦政法」的內涵,哪個朝代沒有沿襲幾分秦制呢?但是朱元璋還是有些不能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