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的最後,林沖以仇敵的頭顱祭拜山神,復在悲壯的樂聲里扛著花槍走出廟門。雪還在下,火仍在燒,他最後看一眼烈火燎原的草料場,轉身披著風雪離去,蕭索又悲愴。
興化,白駒場。
施耐庵不知何時已經站起身來,他下意識地往前走,就好像試圖靠得更近似的。沒有什麼比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現在自己眼前還要震撼,更何況它還拍得那樣好。施耐庵看著,便好像當真看見筆下的林沖站到自己面前似的。
「其怒真,其情憫,其招狠,其情切,後世人的戲本子排得好,後世的林沖也扮得好啊!」
雖然細微之處同他筆下略有出入,但他撰書之時也對前代、民間雜說戲文做了改動,後人演繹需要,做出些調整也是應當。
總的來說,原著老師非常滿意。
蘇州。
金聖歎也覺得這齣戲極好:「著『風雪』與『火』同林沖交替表現,風雪與火,正是書中絕妙之筆,後世讀懂了《水滸》!」
北宋。
蘇軾笑著讚嘆:「後人演繹的這場復仇,可謂是酣暢淋漓。」
蘇洵也是笑,他年齡更長,春秋頻過,也曾見得些世態,人間之事,哪有那般輕易?多的是如林沖一般進退失據之人。
「施耐庵於人情,可謂洞察已深。」
唐朝。
杜牧亦覺暢快,他是個瀟灑不羈的性子,哪受得了一忍再忍的憋悶?
快意地飲了一口酒,他頗有種一吐胸中濁氣之感:「還是這般酣暢淋漓的場面更得我心!」
盛唐時期。
李白也覺得心氣舒暢,暢快之餘,更是對先前就感官頗好的魯智深升起了十二分興趣。
救護孤弱父女,三拳打死鎮關西,只一聽便知曉是何等精彩人物。
他又想交朋友了。
另一邊,心思更為敏銳的柳宗元卻是喜憂參半:「林沖奮起固然勇猛酣暢,然其間種種,皆非他所願,他雖在走,卻步步不是他想走。」
他想起水鏡里那個在風雪中信步東投的背影,想起手刃仇敵之前那句「我不想殺人,也不願殺人」的含淚剖白,手刃仇敵當然痛快,但那一刻的林沖,心中會想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