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還不是師嘛!朱樉覺得自己被耍了。
朱標關愛地看了弟弟一眼覺得父皇有些話說得的確沒錯,二弟的確該多念些書。
清朝。
蒲松齡訝然之後倒是開始讚賞起來:「以考登階自古當然,楚姑娘亦為學子,又兼女子之身,卻可談論古今,不乏令人耳目一新之說,比之時下空讀道德文章,卻連蘇東坡都不知的儒生,不知強勝多少!後世之科考,比如今八股取士當真是高明太多!」
【看了一下大家在後台提交的作業,寫得都很不錯。不過這次不少同學在作業中都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魯迅的抨擊是否太過偏激,所謂「吃人」是否有割裂傳統之嫌。】
楚棠將幾分有代表性的作業貼在了公屏上,李世民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那份。果然,他們的猜測是對的,只有以與作業相關的內容進行提問,才有可能被楚棠看到。
只不過……他看著其他幾份作業,看來也不只他們發現了其中的規律。
北宋。
二程和朱熹等人同樣緊張地盯著水鏡,他們未必發現了規則的「漏洞」,不過是思緒無解又不吐不快,在寫作業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提出了質疑性的觀點,萬幸不曾被楚棠忽略過去。
明朝。
李贄迅速將其他幾份作業的內容掃了一眼,和耿定理一同鋪好紙筆,只待作記。
【這個問題其實在新文化時期及此後的學界都產生過討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學者林毓生的《中國意識的危機》。在書中,他認為五四運動是在徹底、全盤的反傳統,而這種轟轟烈烈的反傳統運動就造成了中國文化的斷裂,並由此帶來中國意識的危機,有點類似否定歷史造成的歷史虛無主義?】
漢朝。
劉徹似笑非笑:「他們倒也知道被指責數典忘祖?」
南宋。
朱熹神情一肅,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歷史虛無主義!正是如此!儒學治世數千年一聲『吃人』逆反,斷然否定百代傳承,豈能不墮入虛無之境?!」
他覺得後世這個詞用得極好。
另有一批本就對魯迅觀點不忿的人摸著鬍鬚表示贊同:「可不就是文化斷裂嗎?我早便說,魯迅的提法有失偏頗!」
「後世到底有清醒之人。」
唐朝。
杜甫頗感興趣的對李白說道:「看來魯迅一派也並非完全勢大,質疑之說倒亦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