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1 / 2)

【随着朱棣和郑和的接连去世,这件种花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事件,也就就此落下帷幕了。

不论是朱棣和郑和的初心如何,这件事情最后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开始的想象。

首先是在政治方面,经过郑和船队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

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

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等等举动,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明王朝已经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基于传统的“王者无外”、“怀远以德”观念下的非侵略性的华夷政治体系。

而且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由于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这也是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每次都耗费那么巨大,最后却总体来说算是平衡的原因之一了。

因为有人给补了。】

【其次在经济上,虽然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没有贸易的想法,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也寻找到了许多奢侈品,例如海外香料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而这一次次漫长的海上之旅,也给大明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大明,使大明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

又吸收□□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和新纹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便是,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带回了许多之前大明没有货物,总计185种。

其中香料有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

包括了玉米、土豆等。

玉米和土豆乃是产量极大的粮食,不仅可以给人吃,还可以给牲畜吃。

当然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好吃哈,玉米和土豆算得上是最受欢迎的粗粮了,做法和口感都极多极棒。

别的不说,玉米的亩产在我们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六七百公斤一亩,而土豆的亩产则达到了四五千公斤。】

朱元璋多少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这个傻儿子没有真的去当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专门当散财童子去了。

多少有点进项,也就不算什么大问题了。

不过……

朱元璋眼睛发亮的看着天幕,被土豆和玉米的产量震惊了。

且不说人能不能吃了,这个产量,就算是去喂牲口,那也能让原本喂牲口的东西省下来人吃啊!

也不知道这两个作物到底具体在哪……

不过陈曦说完这个话之后,还没有得到玉米和土豆的皇帝们都开始考虑远航的问题了。

别的不说,这个玉米和土豆的种子拿到手,那得是多么美的事情啊。

就算是他们现在的种植技术不如后人,可是也不会差了太多吧?

【除此之外,客观上郑和下西洋也确实宣传了大明的国威和强盛,

所以在西方列强强大起来之后,第一个想要来探索的便是种花。

在发现种花已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之后,便开始了肆无忌惮的侵略。】陈曦神色凝重,

【而此时的种花,却对这一切一无所知,还沉浸在自己是天朝上国,没有人能打得过自己的美梦之中。】

众皇帝们:“……”

经过陈曦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如果他们还察觉不到这海禁有多么大的危害,那他们就是傻子了。

这也让他们心中升起了警惕之心,若是盲目自大,总觉得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国家最强的话,那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赶上,然后给于痛击!

一定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教训倒是真的!

*

【对于朱元璋政策的忤逆,朱棣其实做的也不仅仅是在朱元璋设立海禁,他却公然让人大肆下西洋这一件事情上。

还有厂卫。

朱棣继位后,恢复了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

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

也就是说,甚至被朱元璋专门下令不准读书的宦官集团不仅被引入参政,政治势力也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强化了皇权和专制统治。】

【锦衣卫加东厂,使朝廷侦察工作日益严密,宦官也由此得以上下其手。

为防范驻防军将专权,朱棣派宦官赴外地监军,甚至委派宦官出任军职统军镇守。

最新小说: 和离后我带崽嫁给了皇帝 新婚夜和离,替嫁医妃宠冠全京城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七零新婚夜:带空间嫁哑汉 穿为偏执主角的反派黑月光 盛妆山河 万人迷竹马保护指南 吾凰万岁 我真的不想再走捷径了 黛玉:都重生了谁还当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