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而关心片场,“战争片还有韩三坪的参与,《流浪地球》可能是后韩三坪时代的第一个超级大片,必须要开门红,你觉得有压力吗?”
郭凡抹了抹不存在的汗:“确实比我想的难得多,但已经走到这儿了,没办法回头,我得给大家交代。”
话里说的是因为这个片子,聚集来的各路专家。郭凡靠着“国产科幻大片”的名头忽悠了不少人以极低的薪酬埋头苦干,甚至于友情帮忙,他要是把这事儿搞砸了,或者中途撂担子,可想而知名声能有多臭,方沂也带不动他了。
两人在片场里漫步,按照明天预定的接待顺序提前排练,时不时和面生的人打招呼。事实上,就一周前片场已经来了不少便衣,稍微一注意都能看出来,但是大家都只当不存在。
“说不定以后我们每年都能稳定的拿到版号,而且是001,002……”方沂开了个玩笑。
意思是今后共和时代的大片会提前在总菊备案,一拍摄就送往加急审片,然后给第一个第二个标,共和时代相当于成为事实上的vip,一个例外。
“希望吧。”郭凡答道,几秒后他用一种期待的语气,“方老板你说的话没有作假的,多说些漂亮话,我觉得都能变成真的。”
——————
接待工作终于开始,全程有节目组记录,但这些记录不一定能播出,有时大佬产生兴趣会拉进方沂详细问,于是护卫人员会隔开节目组,以免一个狭小空间有太多“非自己”人。
老同志姓李,之前长期在宣传系统工作,他说来这儿随便看看,临时起意。方沂等人点头称是。
先看的《我来自未来》精彩剪辑,剧方做了个一分多钟的战争场面,描述长津湖战役包围美军却没能尽数歼灭敌人,让人带着装备跑路的事情。很短,有一些大场面,比如遵循三三制冲锋的志愿军战士,漫山遍野一层一层往中心推进,美军载着自己家当跑路,重型直升机的螺旋桨能看到夜空中不断闪烁的枪火,那是被分割的各条战线。
这不稀奇,八一厂拍过,规模比这个大多了,随后方沂介绍总计只用了不到一百人,而且就在这个录影棚拍摄的,老同志终于惊讶的转了一圈,问道,“就这个地方吗?怎么做出来的。”
“特效,我们用电脑技术做出来的,一百个人能变成一万个人,而且观众看不出来。”方沂言简意赅。
老同志随后提出要看base的制作细节,这个早有准备,郭凡调出了渲染到一半的技术视频,发现老同志能看得下去,就尽可能简单的把整个过程描述下来。
方沂他们准备了很多方案,如果老同志觉得硬核了看不下去没兴趣,他们有当时的花絮纪录片;如果老同志要看慰问外国工程师,现场有长期待在京城有中国老婆的加拿大专家;如果老同志想摸一摸当时的道具,验验成色,他们确实留存了一批,如今都放在现场。
“是你自己的技术吗?”老同志问。
“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方沂省略了那些吸收再研发的过程,郭凡则察言观色,随时准备讲述方老板作为孤零零可怜的青年电影人如何慧眼识珠,凭借自己不多的老本这些年为国产特效工业攒下这一片“我们的技术”。
第588章等一等你的精神】
果然,老同志很满意:“你们那个特效技术怎么样?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
方沂说:“亚洲最先进,部分能跟得上好莱坞,但是总体来看,和他们差距最起码在十年以上。”
老同志相当惊讶:“差这么多吗?”
“这已经是非常乐观的说法了。”方沂没有解释技术细节,其实在他看来,可能差了有三十年,但他没有这么说。
郭凡替他解释:“现在特效技术是这样……好莱坞独一档的强,空下一档之后轮到其他电影市场,比如欧洲、日本,现在还有我们了,我们才刚刚在技术上勉强赶上,实际上我们在技术上也仍然不如欧日,但是我们应用的比他们好,因为我们有更大的市场,此消彼长下去,以后就有可能拉近差距。”
方沂点头道:“我们团队有一个独立的特效技术公司,这个公司现在人员组成很多元,德国人、加拿大人、法国人……都有,为什么能招得到这些人?工资给的高是一方面,他们确实也没有用武之地,科幻片是大投资项目,很容易血本无归。”
老同志问:“我还能看到你们其他最新的项目吗?”
方沂他们当然介绍《流浪地球》。
据说老同志是一个科幻迷,读过《三体》为代表的一些科幻小说,但毕竟是传言做不得数。
他们从故事说起,尽可能减少拗口的术语,“流浪地球改编自国内一个中篇科幻故事,有一年太阳要熄灭了,再也不能提供能源,地球上的人类就分为了数字生命派和流浪地球派,一个要求把所有人转化为数据储存在专用的服务器里面,也就是在某种机器里面实现了再复活……”
“另一种就是带着地球流浪,更像是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是吧……故土难迁,要带着我的家园一起走。”
老同志抿了抿嘴,“听着挺有想象力,我没仔细看过你这个故事,但你一提起来好像有印象。你们说体现了中国人的观念?很好!我们拍的电影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要老是抄美国人的东西!”
特色啊。
13年其实还有一部好莱坞科幻片要上映,叫《地心引力》,是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作品,目前内部试映评价极佳。片子还没有上映,但在行业很出名,因为该片几乎全程在一个密闭空间里面拍摄,且全程只用了大概两个月。
如果这个片子出来没有暴死,观众看不出瑕疵的话,它就可能引领电影拍摄的一个小技术革命,好莱坞把这种拍摄模式和《阿凡达》相提并论,认为是新一次探索。
真的是新探索吗?
这是因为大陆影市还没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所以拿不到话语权。
方沂之前拍摄《重返十七岁》有个在集装箱里面拍摄的发大水片段,也有在国内模拟的纳斯达克敲钟大楼,其实质上和墨西哥导演这部片子的思路如出一辙,总计大半小时的全特效剧情也并不短。
如果方沂是美国白人,那肯定他被吹成为技术创造者了,可惜他处在比好莱坞更弱势的影市。
在这方面,方沂确实使得国内的技术应用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地心引力》的新闻出来后,公司内部很多人恍然想起方导确实有先见之明,方导是真有天赋的。
今天的他,真的比张一谋、陈恺戈之类的老导演,更能代表大陆电影的前进方向。
他们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
《地心引力》当然也有墨西哥导演所谓的文化哲学,比如传言导演要求电影给地球画面,更多的给出绿色的陆地画面,而非是海洋画面,比如导演要求女主演像一条鱼一样从湖泊爬向沙滩,说“谢谢你”,为什么要这么拍?因为要表达的是生物从海洋登上陆地的过程,表达地球是生物的摇篮这么一个含义。
墨西哥人要表达墨西哥人的文化,国人导演当然也表达国人的文化,浓缩在导演的个人风格表达当中。
老同志确实对科幻很感兴趣,可能那些传言不是作假,他随后兴致勃勃的要求看《流浪地球》片场的各种“未来科技”:行星发动机微缩模型、全地形采矿车、可穿卸的战斗辅助装置……令所有人大饱眼福,情不自禁上手。
“为什么做的像样?因为科幻不是纯粹的幻想,所以我们做的道具看上去像是几十年后人类会出现的东西,它符合科技的演化趋势,而且兼具当前的设计美感。”方沂介绍道。
老同志很喜欢。
大玩具对男人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警卫人员的目光偶尔也停留在大玩具上,流露出惊讶的情绪。
什么事情证明你始终是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