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特写,没有遮掩。
确实是超过了尺度,艺术性高不等于适合在院线播放,所以剧本被打回来了。
导演杜琪锋比较拧,从业以来,他的拍片风格一直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即“黑色、暴力、动静、宿命、冷酷与浪漫的银河映像风格”,给观众强烈的男性荷尔蒙爆发力,《黑社会》系列、《枪火》、《夺命金》……都是他的作品。
因此他不愿意妥协过多,他感觉自己可能无法在“商业和艺术上找到平衡”,一度要放弃这个项目。
让事情峰回路转的是,剧方找到了内地部门合作,并且拍摄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局,最终曲折的达到了妥协,《毒战》是一部很经典的片子,可能也是目前最不错的缉毒片,各方都在能够容忍的尺度下,奉献了自己最大的演出。
方沂比杜琪锋的条件要好得多,他有更多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渠道也愿意支持他。
《我来自未来》从拍摄伊始,存在多家重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参与,当时也请了很多军史专家,从京城到东北都有事业单位合作,他打了声招呼,于是事情变成了像周伯通左右互搏一样的场面,不同的是有一只手要强得多,导致原先的修改建议本身被送回去修改一番,最终做出撤回的决定。
《我来自未来》能够按照原定档期上映了,只是要在电影海报中加上“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进行观影”,这是个轻轻放过的惩罚。
但这值得注意,你不能每次都这么走上一遭。
须找到更合理的方法,也即这类大投资的电影,应该有稳定背景的合作方,避免在拿龙标的时候遇见麻烦。
他们做的事情,也可能给未来的同类电影蹚出一条道路,这是方沂现在的地位该做的,他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赚钱商人。
方沂回到了《流浪地球》影视基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郭凡,并通知随后共和时代要开一场小会。
“你是说我们要未雨绸缪,免得这个特效片也遇见这种情况?”郭凡惊讶道。
“对,”方沂说,“未雨绸缪。”
第584章未雨绸缪】
郭凡站在巨型录影棚里转一圈,跳着说,“让那些人来看看,看看我们有多少人在做这个事情,做他们嘴上关心的事情……我还要预见他们的预见,假设他们的假设,规定了他们的规定,方导,难道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吗?”
“我们和这么多央企合作,有意的无偿宣传他们的设备,合作成立带版权的玩具厂,又是宣传又给版权费……难道一点用也没有吗?”
郭凡手中有一架隐形战斗机模型,他拿起来叹道,“多美丽啊,难道不美丽吗?”
方沂则吃惊道,“我们居然有这个的版权?”
他指的是那一架最新式的炫酷战斗机。
你干这一行就会知道,在有些地方,军事武器不存在版权费,它不属于常见的外形专利保护的范围之内。
郭凡回忆道:“我们有车辆的,有巨型机械的,甚至有航天服和火箭发射仓的授权——这是我们先后亲自去科学院和航天局访问拿到的,一开始没人鸟我们,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喝到一杯水……直到我受不了了,我说我们要拿十亿拍科幻片,我们是亚洲最强的视效公司共和时代,我们的监制是方沂方导,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拍摄!!!”
“然后就轰动了,他们来了很多人打听我们的电影。”
“后来我们在那留下了合影,然后被送了出来,告诉我们,有困难再来找他们。”
方沂点头:“我听其他人说过,你们确实很辛苦。航天局和科学院面向大众比较多,而且现在也愿意去授权,做文创产品,他们想要借助宣传资源,推动大众的科学兴趣……其他部门不一样,不一定有这种意愿,也没有这种先例。”
郭凡说:“你把我问到了,战斗机这个东西不一样,我们确实是没版权的……谁能有版权?这不可能,他们基本上不面对大众的,所以我们都是默认没有,但也不会被找麻烦。”
方沂盯着那飞机,“但是,我觉得这个也可以有。”
去年年末,南海某省低调的成立了一家以宣传军事文化和激发爱国热情的影视公司,持有方直接能追溯到总后勤部门,这个影视公司目前没啥动静,但中影前董事长韩三坪提醒方沂多关注关注。
这家影视公司叫金顿影视——实话实说,他们暂时拍不出高质量军旅片,但他们有所有制片公司梦寐以求的背景。
为什么不能强强合作呢?
共和时代随后开了一场会议,主题仍然是这个版权问题。
找强力部门要免死金牌,难道之前没有人想过吗?不要把业界精英都当傻子。
有的人认为多此一举,合作方太强势,以后搞不好身不由己,有的人认为应该合作,这不是为了某一部电影,而是为了更久的发展。
“至少每一部主旋律片,都应该和这些部门合作,这也是他们想要的……我们有能力,他们有渠道,想想看,我们想要把主旋律片卖到全国第一,当然离不开政企的支持,未来的工作必须找到这样的朋友互相支持。”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好莱坞也这么干。”
还有的人认为,无论你联系还是不联系,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什么结果也不会得到。他们不会支持你,也不会否定你。
好吧,意见挺割裂,等着方沂拍板。这会是他新婚后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
共和时代有这种需要,这家影视公司的影片结构,和配套的以base为代表的制作公司,决定了他们会往视效大片的方向走。
观众对共和时代的印象就是如此,就像是他们对港片、对喜剧片、对京圈剧情片的期待一样。
方沂还得到一条消息,因为《流浪地球》这部片子前期阵仗很大,引起了某位喜欢科幻的老同志来的兴趣,打算转一转看一看,时间就定在一周后,那天最好方沂和剧组重要主创空出档期。
因为他点名想见到方沂。
真是久久才等到啊,至少三个月前,韩三坪就告诉方沂有这么一回事了。
到那时会是提出这件事情的好时机吗?
方沂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思索,试图找到更多的案例和论据:
11年上映《变形金刚3》是一部不咋地的爆米花特效大片,剧情就是美军凭借天顶星科技反打塞博坦星人,一些常上节目的教授和退休人员点出了这部片的背后宣传:
“他们在大量的宣传美军武器,电磁炮、超级航母……很多东西是美军现在还没有,或者是才刚刚拥有的,为什么要拿出来宣传?一定不是偶然,我知道他们背后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向全世界吹喇叭,这就是他们的策略……让其他人潜意识怕他们,被吓到——我连外星人都能打,我不可战胜,何况你呢?别挑战我!”
“这就是美国人的文化进攻,他们不是随便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