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苦笑道:“命都没了,还要名有何用?”
李斯略一沉吟,说道:“李斯为韩王上书一封,请丞相代为转交。”
张让犹豫道:“如果让韩王知道我私通敌国……”
李斯忙说:“如果是敌国,自然有罪。但是如果是为国家社稷着想,为韩国留下后路,就不一样了。”
张让大喜,点头称是。
李斯书曰:“旧时五诸侯联合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地不满千里,却得与诸侯同位于天下,乃君臣相保,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今天下大乱,赵欲伐秦,必然取道与韩。君不闻假道伐虢之先例乎?”
假道伐虢,是春秋时候的事儿。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便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然后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并送给虞国大量的金银财物。虞国拿人的手短,答应了。谁知道晋国攻下了虢国,在班师回朝的时候,顺便把晋国也攻占了。
李斯用这样的前车之鉴提醒韩王,赵国借道韩国攻秦,唇亡齿寒,韩国也危险了!
待张让把交给韩王的上书拿走,李斯立即派人回咸阳,把四国合纵之事通知秦王,自己则在驿馆中等待。
等待的滋味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随时可能有人进来把自己杀死。
好在三天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要自己的命。
这些日子,韩王安也不好受。韩国的文武百官早已分成了两派,我们姑且称之为六国派和秦国派。
六国派以韩非为首,主张与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几十年来,韩国是怎么过来的?今天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秦兵又至。这样的窝囊日子,难道还没过够吗?现在赵、楚、燕、齐四国答应合纵,正是天赐良机,五国一起合力攻秦,就算不能把秦国击垮,也可以逼得秦国后退,偿还被割之地,那时韩国发奋图强,秦国也不敢随便东攻。要是保持现在的情形,韩国弱小,都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绝无机会重振国威!
秦国派以张让为代表,对韩非的观点不以为然。六国不是第一次合纵了吧?每次合纵失败,向秦国求和,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不都是割让我韩国的土地?不见秦国后退,只见秦国越来越大,我韩国却越来越小。要是再杀了李斯,我们就一点后路都没有了。
韩王安听听这边有道理,那边也没错,只有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韩非和张让看韩王不明确的表态,争论更加激烈,都跑到韩王的近前了,喷薄而出的口水都迸溅到了韩王的脸上。韩非口吃,迸得多些,张让也不甘示弱。韩王也不便发作,都是为我的江山嘛,只好唾面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