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皇上他……唉,为什么老缠着姑娘不放。”书烟与姜沅这般亲近,自然事事以她的意愿为主,所以和常人判断事情的角度大有不同。就比如这件事,人人皆道是一步登天的良机,可是书烟知道她家姑娘不乐意,便不会这样想。
“……以后应是不会了。”姜沅道。许玄那样高傲的性子,这一次把话彻底挑明了,他应该不会私下再来找她。但同时他也是个记仇的人,日后会如何仍未可知。
姜沅靠在引枕上,稍稍觉得有些疲倦。她撩起帷帘,正巧路过街市,正是商贩们收摊的时候,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天色微暗中,她瞥见谢府的鎏金匾额,那两个字写得甚为气势磅礴。
姜沅回了府,正好赶上用晚膳的时候。陈氏询问了她在宫中的情况,姜沅一一回答,俱是不见破绽。陈氏遂才满意,留她用了膳,方才让她回去。
一回到沁芳苑,陈栀就来了。她面上是同她说说家常话,实际上是来打听宫里的情况。在她看来姜太后是姜沅的姑祖母,关系亲近,自是很熟悉宫里情形。姜沅经了这一天的诸多事情,实是身心俱疲,稍稍敷衍过去。陈栀见姜沅聊天的兴致缺缺,也不好再多逼问,很识趣地先行告退了。她走后书烟便服侍着姜沅梳洗睡下。
这一夜姜沅做了很长的梦,冗杂又模糊,尽是些陈年的旧事。隔天她起来,因着没睡好的缘故腰背酸痛不堪,更觉困乏。暂且按下不表。
另一边定国公府的姜颜得知自己的小妹妹名列花榜第二,很是欣慰,后来又听她因为这事被召入宫面圣,更是长了脸。她本该一早就来道贺的,但是她才生育没多久,府中管事的权力刚刚一样样收回,要忙的杂事太多,没空回府,只能备好了两份礼,让小厮送到府上,特意嘱咐他一份给四姑娘,一份给表小姐。
送来的照旧是些金银首饰宝钗珠花,这些日子收这些东西收到手软,但是定国公府向来被传闻富可敌国,给的东西自然比旁家更精致些,也只有姜太后赏下来的可堪堪一比。
到了月底,太学男子的学榜也张贴了出来,姜景的名次虽然没有姜沅那么高,但到底也是凭着真本事考上了。正好城郊王家的宅子基本已布置妥当,有陈氏帮衬着,小厮仆从也一应备全,王荞老先生将姜家两姐妹送入了太学,功成身退,也不好久待,挑了个合适的日子便要告辞了。
陈氏姜斯几多挽留,王荞老先生还是推拒了。他来姜家已是快一年,姜家阖府上下很是和睦,又对他这位大儒隐士尊敬有加,待久了也是感情深厚。尤其是姜家三兄妹,他给他们授课时的心境已不同年轻时,除了为人师长,更多的作为长辈,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般看待。
正文 第六十三章难民
饯别宴,各人都为王荞老先生备了一份礼物。姜允的是好不容易才四处寻来的失佚已久的经籍典册,姜景的是一方上好的紫檀缘刻瑞兽祥纹宝砚,姜沅则将王老先生平日惯用的各样笺纸跑了好几个书斋才买齐全了,又并了几本典藏的名家字帖,陈栀因为条件有限,出手不如姜家三兄妹大方,为了不输面子,却也是寻了本难得的典藏诗集来。陈氏与姜斯则不必说,除了这些东西,还送了好些个金银财宝。王老先生一生清贫,买了宅子后积蓄所剩无几,总不至于还要他后半生一把年纪出去授课为生。姜斯是这方方面面都预先替老先生细致考量清楚了的。
王老先生虽是明白姜斯的好心,但却还是只收下自己应得的部分,将剩余多出来的一并退换。此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