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都不重要了。
不过虽是这样,张伶月对这一届的女学生还是抱了点小小的期冀,那就是名列榜首的大理寺正卿之女周慕夏。姜沅的文章虽立意更新,手法也老练,但张伶月却更能从周慕夏笔下的只言片语间看到不属于绝大多数女子的某种坚毅和不服输。
其实单纯入学那两篇文章而言,张伶月更意属于姜沅那篇。但是姜沅那篇太讨巧也太完美,像是一气呵成般水到渠成。周慕夏的文章自也是行云流水,但却几分波折,得来并不如姜沅那样轻易。
换言之姜沅是那种天赋更好一些的选手,得天独厚,所以不如周慕夏这种后天型的选手有那种吃苦耐劳厚积薄发品质。
而这种品质,常常让张伶月想到当时的自己和那一群同堂的同窗。
所以从她第一眼见到周慕夏开始,就悄悄关注她。果然不负她所料,周慕夏与那些浮躁的贵女多有不同,勤勤恳恳,对经学理论抱有一腔热忱。
这本就在她意料之中,所以不多惊讶。倒是另外一人却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姜沅。
她并不如张伶月预想那样恃才自傲,反而有一种难得谦虚。第一堂课她精神有些不大好,却仍是认真做着笔记。张伶月曾有意去看了一眼,字迹虽潦草,却是把要点都一个不漏地记录在册。课上张伶月有好几次提问,姜沅很少答话,听旁人的论点时却倒是聚精会神。这样一个小姑娘,让人很难将她与那篇的犀利文风联系起来。
她对姜沅的印象很是改观。至少这孩子很是脚踏实地。
这一堂词赋课,实际上比正经课还要不被看重。但是据张伶月看来姜沅却是地上一堂要精神几分,读到一些颇有感怀的词句时,尤为全神贯注,仿佛身临其境。
她觉得这小姑娘挺有灵性。
下了堂张伶月将姜沅叫了去,给了她好些本《诗词格律》《韵律合编》如此种种的书,又略略叮嘱了她几句,方才离开。
姜沅拿着书却很是始料不及。前世她对学习不怎么上心,与这位刻板的女西席也不大亲近,这一世却是稀里糊涂入了她的眼,得了她的青睐。
姜沅抱着书回了屋中,坐在前排的晏绡看她回来,冷哼一声。姜沅只当未闻,回了自己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