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要提两个人,一个是战国的楚襄王、一个是秦始皇。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途中楚襄王让宋玉写了一则楚辞,这则就是《高唐赋》。第一段中,说的是楚襄王和宋玉两个人到云梦游玩,楚襄王看见高唐山观顶独有云气,而且变化无穷。楚襄王就问宋玉,怎么回事?宋玉投了他所好,说这叫‘朝云’,并编了个楚襄王的先王到高唐游玩梦见一个美女,并与美女翻云覆雨的老套爱情故事,并且还为这美女建了一座庙。文章还有后继的《神女赋》写的就是楚襄王会神女的故事。但是《高唐赋》中有一句“有方之士,羡门高谿”。这‘羡门高谿’引起了很多后来宗教研究者的注意,有的说‘羡门高谿’是当时传说中的两个神仙名,也就是所谓的‘有方之士’;而有的认为‘羡门’即‘沙门’,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证据之一。我个人比较认同后面一种说法,因为一个帝王为了一个梦中女子建一座庙的说法实在说不太过去,应当是宋玉在不知何故有此庙此景,而为了讨好楚襄王便附合当时当地的一些风liu故事,牵强附会罢了。
“但不同的是,我个人认为不是佛教而更有可能是犹太教等印度更西边的宗教。‘羡门’不是人名而作为字面意的话,是指‘墓门’,而文言文中借代为‘天堂之门’或者置放约柜的‘会幕’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按照‘羡门’为‘沙门’的说法,我倒宁愿相信为基督教中的‘阿门’。或者是时至现在,阿拉伯人在新月上升时欢呼Hilal,这也是‘Halleluia’(哈雷路亚)的由来。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与犹太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如果你打开地图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高唐赋》《神女赋》所写的就是现在的巫山,巫山与圣殿山同处北纬31度。”本来在四处观望的庞志听到北纬31度,不禁想起刚才,心中凛然,开始更加专心听郑教授讲座。
‘羡门’第二次在古书中出现,就是我要提的第二个人秦始皇了,这词出现在《史记•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在写秦始皇求神有一段:‘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在这里‘羡门’不变而‘谿’字则变成了‘誓’字。如果说宋玉与司马迁写的比较谁更加接近史实,无疑都会选《史记》。‘羡门’如果是‘墓门’,秦始皇何必去求,他只会去求的是长生不死。而学者们无法解释便统统解为神仙的名字了。‘高誓’是什么?‘高’是高地高山,‘誓’是誓言盟约诫律,‘高誓’就是‘十诫’,是摩西从西奈山上为以色列人与上帝定下的誓言!约柜,在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甚至更早,就远渡千山万水来到了中国。而中国文化、哲学自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后,已自成体系,但却仍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系统,还处在巫卜、‘萨满’等早期宗教形态。就算到了现代,现在人所讲的儒教最多也能算是世俗哲学占七,宗教占三罢了。个人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同化性,与‘新月沃土’宗教教义的相结合,去粕存精,才有了后来的能容下三教九流的中国人宗教文化。最有可能相结合的中国哲学,个人认为是道家或者是墨家,有学者就认为墨家兼爱思想与基督神爱世人思想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