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说起来还算是简单的,但是运行起来,简直是一场硬软件的灾难。
所以浮现在李凡愚眼前的这一套,简直可以媲美人类视觉系统的技术成果,才显得是那么的珍贵和逆天!
这样的技术有什么用?
往小了说,像什么智能人脸识别,智能化监控系统,天眼电子眼等公共监察设施,如果有这么一套技术,简直能获得质的飞跃。
而往大了说,如果有了这个东西,人工智能机器人,特种精密探测设备,程序信息处理自动化将不再是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东西!
而对于李凡愚,对于正信目前的业务发展来说,这一套系统很明显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
——自动驾驶!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自动驾驶技术。国外的TSL前段时间已经发布了其旗下搭载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新产品,另外谷歌也在与UBER合作,依靠高精密地图并基于雷达系统构建自动驾驶新蓝图,这些国外的就不说了。
就说国内,百度已经在两三年之前,就将目光放在了这里。
但是,这些自动驾驶技术毫无例外的都有一个致命的通病——不精确。
这一类的自动驾驶技术,说白了就是利用雷达系统“快速”采集周边环境信息,然后将这些环境信息在中心处理器里构建出一个简单的三维模拟图,让汽车在这个“图”里进行行驶。
然而这样的自动驾驶技术,始终是有一个信息的捕捉和处理时间,完全达不到人眼和人脑识别效率的万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红绿灯。
按照人脑人眼的工作方式是;握草红灯了!刹车!
但是按照自动驾驶系统的工作方式则是;按照地图上的标注,前方有一个红绿灯——长聚焦镜头寻找红绿灯位置——找到红绿灯位置捕捉红绿灯信号——绿灯/红灯——刹车/行驶。
再说前方车辆变线;人脑的工作方式是看到前方车辆打了变线信号灯,随即减速。
但是在高速行驶之中,自动驾驶系统是不会管这一套的。系统只能依靠雷达来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或者障碍物有多远。要是前方有车辆突然变现,那么能否减速避让,是否会直接怼上去,就完全得看雷达的灵敏度和处理器的速度了。
但是事实上,就这两种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情况,目前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自动驾驶系统,还都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