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清和几个随笔在里头坐着,人冻得瑟瑟发抖,面前的桌案上还有成堆的文牍丞待整理,只因今岁一开年儿,御史杨峻连上三道折子痛斥盐务积弊二十一条。
皇帝如今称得上新官上任,正欲大显身手之际就送上来这么件大事,自然待之甚重,从上至下勒令严查整顿,一时间,底下递上来的议疏文牍便雪花儿似得飘进了枢密院。
这头的事务日趋繁杂,林永寿是个会借势之人,自知趁此机会扩充枢密院再好不过,遂向皇帝进言选拔院吏。
底下的人眼瞧着一日比一日多了,彼时空缺的承旨、高班职务自然也要提人来补上。
多少人摩拳擦掌,个个儿冲着往前表现,都要挤破了头去。
晏清看在眼里,他也想往上爬,但无奈进入枢密院时间太短,没有门路根本想都不用想。
赵瑞成倒是因周承彦之故与上头一位高班走得很近,但周承彦放他在赵瑞成身边是为臂助,不可能教他越过赵瑞成去。
他无人可做依托,除了韬光养晦没有别的办法,每每在夜里看着天上孤冷的月,半晌凝眉不展。
可韬光养晦并不是束手待毙,枢密院衰落已久,选用填任这等事从来不由林永寿一人做主,皇帝政事繁忙自然也顾不上,于是拟定的填任人选经由枢密院内部商议后,还要送至中书一份,由中书审议、核实后,方能奏效。
此举一来是为防止奸猾之辈掌权后凭借近侍身份霍乱君心,二来,也是朝堂上众臣以前代大宦官为诫,对枢密院的一种遏制。
他于是每日寻了机会便往中书递送文牍,每日出现在方纪存眼前,没有提过只言片语,也从没有真的妄图什么,若说有,大概便是那一丝丝的期望吧。
到三月底时,所有填任人员名录便都初步敲定下来,这事不算小,直接由上头一位郑高班亲自送去的中书面承方纪存。
几日后,中书批复下来,郑高班前去拿回,方纪存倒是没有对名录人员有何异议,却只是额外问了一句:“院中有一院吏名叫晏清的,你可知道?”
一句话转头便进了林永寿耳朵里,他听着郑高班对那人的形容,方才想起来从前有个和淑妃、皇后、程婕妤都扯上过关系的内官,只不过那时候还叫晏七。
短短一两年,前朝后宫都教这人走了个遍,如今人还入了方纪存的眼,对方既然问这么一句总不会是废话,林永寿愿意给这位中书令一个面子。
“换下来一个承旨给他吧。”
他吩咐的简短,那头郑高班听了却一时犹豫,“大监有所不知,此人与那赵瑞成关系颇为密切,是一道进来的,先头拦不住祝高义那厮吃里扒外,已经提了赵瑞成在名单上,再提一个晏清,怕是不妥。”
林永寿冷哼一声,“能找到方纪存那,算人家的本事,就拿他换赵瑞成下来,周承彦若不处置他,总归人在你手底下,你看着办。要是就这么处置了,也不是咱家驳了方纪存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