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哥特式的板甲在头盔部分比米兰式要有优势呢?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米兰式板甲的头盔造型相当于t-59主战坦克的浑圆铸造炮塔的话,那么哥特式的大棱角就相当于60°斜面装甲,在面对正面射来的弹药时,后者显然“跳弹”的概率更大一些。而且在铸造金属强度不够用的情况下,后者可以使用数块分别锻造的材料再最终部分加热熔融接合起来,对冶金工艺的要求自然更低——这种接合工艺,可以大致理解为古代的“焊接”,只不过手段不同、“焊缝”强度也迥异罢了。
至于身上的胸甲为什么不用哥特式,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大块件做出微量弧度的锻件如今的工艺水平已经可以做到了。而小件还没做到。同时胸甲也做成t-34那样的大弧度的话,一来是鸡胸造型太明显太丑。而且大件做出弧度等效防护重量增重也明显。最后么,自然是射在大倾角鸡胸胸甲上的箭矢万一发生“跳弹”后直接往上跳到身着铠甲者的脖子部位又怎么办呢?难道也和t-34一样形成跳弹后的窝弹区不成……总之t-34的缺点。在哥特式胸甲上一找一个准。
……
罗士信看完了所有铠甲,一回头却见程知节正在那儿端着一柄连刀柄都是用钢筋与刀刃整体锻就、外头则套上钻孔木棍、缠绕麻布的雄浑陌刀。或许是程知节血液中的板斧情节发作了吧,虽然现实中的他并不是使用板斧的,但是看了这种可劈可捅的新式陌刀,依然忍不住技痒了。
秦琼在一旁给程知节解释着:“贤弟试过了这陌刀的钢料,觉得如何?为兄敢说你此前见过的陌刀和这个相比都不算个事儿了。寻常咱说的好刀,那都是要反复叠刃锻打百次以上。而军中量产的兵器,纵然是陌刀这种昂贵的武器也不能保证每一把都如此用心,也只有将校使用的兵刃可以反复叠锻百次罢了,士卒用的顶多三五十次。
而如今咱要装备的这批陌刀,都是水力锻锤反复叠打的,锻开了之后对折叠厚,重新再锻薄了,一把刀锻成之日,内里质地不知有几百层,委实坚韧非凡。寻常陌刀若是如此厚度,断然不能持续猛力劈砍,而此刀却要好上很多。”
秦琼说着,程知节在一旁丝毫不会累一样地试刀,一个个预设的人小腿粗细的木桩被程知节不要钱一样砍断,而那些和真人躯干差不多粗的、扎紧浸湿的草席卷更是利落的很——据说这种和真人粗细相若的草席,只要捆得够紧,浸湿后砍断的难度便和砍断人的躯干难度相若了。如此便证明此刀足以轻松腰斩没有重甲的敌人,可以直接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