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与两百万年前
哥吉拉这个原始怪兽一开始大闹的场所是海上,到了剧情的后半段哥吉拉就移师到陆地上去了。从活动领域来看,这不只代表哥吉拉是水陆两栖的生物,而且也是要描绘由海至陆的生物演化论。哥吉拉身为一个两百万年以前的生物,在现代重新复活,并不只是基于《原子怪兽》而产生出的设定。
在制作上会选择恐龙,是因为恐龙的化石和菊石的化石一样,都是天择所导致的演化与淘汰的视觉象征。即便是如此繁盛过的大恐龙也会灭绝而消失于地表。搞不好恐龙借着东洋和西洋的龙形象,以文化的传承保留在历史的记忆当中,然而实体留下的就只有化石而已。一如陶器、石器、骨骸等遗物可重现文明的兴衰,史前恐龙的雄姿也只能从化石来想像。而且,因为并非所有存在的古生物都会形成化石,从化石也很难直接获得与古生物日常活动相关的生态资讯,所以关于恐龙形体姿态的推测想法也会不停地变动。现在暴龙的复原形象中,还能看到羽毛长在身上。然而,不论是人类或是其他生物,想重现历史中的生活场景都具有相当高的难度。
虽然我们看到那些巨大的蜥蜴型生物会直接称为「恐龙」,但是以目前的古生物学家的分类来看,恐龙专指「主龙类」(注7)中陆生直立步行的这一群(注8)。其他诸如翼龙目或海栖型的类似生物则不称呼为恐龙。不过,透过文化上的想像力,这些巨大生物被广泛地称之为「恐龙」。尤其在日本,还在译名中加进了「恐」的字眼,更加重了日本人对这种生物的强烈印象。其实,日文中「恐龙」(dinosaur)的「恐」(dino)是误解了拉丁语的「令人害怕的巨大」(deinos),只抓出了「令人害怕」的部分翻译出来。面对个人视野无法捕捉、无法感觉般的庞大,在敬畏之中自然地对这种生物产生出一股「崇高」的美学经验,而对这样超越人类的巨大对象感到恐惧也是必然的。所以恐龙的人气会如此地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这种面对巨大生物时所感受到的崇高感。
哥吉拉的高度为五十公尺,这种设定对人类的视野来说无法一眼看尽哥吉拉完整的样貌,而且电影的标题多少也强调了这一点。直立步行的哥吉拉以水平方向移动,虽然一开始在大户岛出现时,只能看见将民房推倒的部分躯体,但这不只让观众感受到恐怖,同时也期待起哥吉拉的真面目。就像是透过牙齿、骨头等一部份的化石来推测出恐龙的整体样貌般,我们也透过一部份的画面来揣摩哥吉拉的长相。这在恐怖片当中是一种很基本的手法,不过从这种角度来解释哥吉拉的话,就会认同它是恐怖的龙,也就是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