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怪兽总进击》(注29)一九六八年八月上映,片中(年代设定为二十世纪末)提及小笠原岛被联合国拿来当作管理怪兽的怪兽岛,但该岛其实在该年六月才归还日本。还有,哥吉拉在剧中第一次登场的地点是硫磺岛,那里有着联合国科学部第二宇宙机场。在哥吉拉的新世纪系列中,甚至还为小笠原群岛设定了虚构的岛屿,例如孙之手岛(注30)和曾孙岛(注31)等等。
正如回应美国归还日本国土的决定一般,《哥吉拉对机械哥吉拉》于一九七四年上映,便是在冲绳归还后,立刻便以冲绳国际海洋博览会场(一九七五年开幕)为舞台的作品。所以值得一提的就是《哥吉拉对机械哥吉拉》中,还有一个代表冲绳守护神的西萨王。电影一开始,披着哥吉拉外皮的机械哥吉拉登场破坏时,安豆味王族的后裔国头天愿便痛快地呐喊着「哥吉拉啊,代替我打败那些毁灭我们安豆味王族的亚马通秋(冲绳语,指日本本土人)吧!」这种剧情发展就像是要告诉观众,所谓「领土归还」不是只有一个剧本可走(归还日本)而已。
社会变革与哥吉拉的造访
作家宫田登在《妖怪的民俗学》(注32)中,替哥吉拉这头有如鲸鱼从海上而来的怪兽,赋予了民俗学的光芒。一九八四年的哥吉拉电影在重返银幕后,他也指出第一代哥吉拉和一八五五年时反映安政大地震时事所画出的鲶鱼有相似的地方。宫田的观念和柳田园男(注33)不同。柳田的民俗学是以农村为中心,并且主张「妖怪是神明堕落后的象征」,而宫田所重视的观念则是注重生于都市或袭击都市的妖怪。如果再从我们现在关心的神奈川条约来检视《哥吉拉》的背景,那么巨大漆黑的「鲶男」(大鲶鱼)就不只是地震,也等同于东京湾的黑船这种外患。
此外,宫田也曾举出荷兰人类学家柯内利斯·奥维翰(Cornelius Ouwehand)的意见。柯内利斯·奥维翰认为一九六四年的《鲶鱼书》(注34)中。制造地震的鲶鱼是日本社会的破坏者,同时也是重整社会的救济者。而这如同是日本人思索哥吉拉的起点。因为鲶鱼化身的鲶男更和哥吉拉一样,不但有手有脚以双足步行,身上甚至还穿着衣服。其实,鲸鱼也有相似的创意。在宽永十年的品川鲸鱼风波(注35)后,当时的知名作家泷泽马琴出了一本名为《鲸鱼尺品革羽织》的书籍。另外,在用日语读出该书书名时,不难发现其中还藏有「品川」的谐音。在《鲸鱼尺品革羽织》中,你可以看到鲸鱼被作者拟人化,不但穿着正装还拿着刀走在大街上。其实那本书的书名把羽织改掉,直接换上「鲸」字会比较贴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