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拼法些许差异所产生的效果,却让一九五六年美国重新剪辑的《怪兽王哥吉拉》(注2)上映后,成功地获得美国观众的好评。虽然这部美国版的《哥吉拉》重回日本时也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但原版的《哥吉拉》,却是到了二〇〇四年才在美国的少数几家电影院中上映。到了二〇〇六年时,《怪兽王哥吉拉》影碟以日本版和美国版两片装DVD合辑的形式发售。虽然这是因应《怪兽王哥吉拉》五十周年而在北美地区上市的DVD合辑,不过官方在包装还是将日本版称为「原创之杰作」。不过,美国方面显得对日本版毫无热情,甚至连亚马逊网路商店的说明中还出现「GOJIRO」的错字,而且他们看起来一点也不想订正回来。
哥吉拉的英文名称中为什么会加入「神」(GOD)?或许和「ゴヂラ」(注3)这个曾经用过的写法不无关系。不容忽视的是,圆谷英二曾在剧本封面上将哥吉拉(ゴヂラ)表记为「G作品ゴヂラ」(参考自《圆谷英二的影像世界》)(注4)。其实,就连鲸鱼的日语「クジラ」也可以写为「クヂラ」,再说「ジ」和「ヂ」两者在发音上也无法作出区别。此外,日语中的妈妈和奶奶是写作「ハハ—ババ」(haha-baba),其相对词的爸爸和爷爷按照逻辑应该要写作「チチ—ヂヂ」(chichi-jiji)才对,然而爷爷的部分却是普遍写作「ジジ」(读音同)。光是名称在表记时的发音问题,就能让哥吉拉这个虚构的巨大生物产生出不同的变动。
但如果将ゴヂラ读为「GODIRA」,然后再将其改成美国人容易发音的「GODZILLA」也不奇怪。其实,也曾传出是东宝的业务部门先考虑写作「GOZILLA」之后再加入「D」的说法(参考自高桥敏夫《哥吉拉来临之夜》)(注5)。虽然东宝电影公司继续将旗下的其他怪兽取了英文名称,不过空中怪兽拉顿的英文名称却取为「RODAN」,而大怪兽巴朗则是「VARAN」,他们的英文名称和日文名称的发音、罗马拼音差很多。
哥吉拉英语名字中GOD的部分不难理解,至于「ZILLA」则是大腹园蛛的一种,在形象上或许很适合哥吉拉。不过,日美拼音不同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既然哥吉拉中有「神(GOD)」的字眼,那么这是代表唯一的上帝(God)呢?还是多神之中的一个神(god)呢?这就有必要区别。再继续将这个问题的范围扩大后,还会衍生出哥吉拉这头怪兽究竟是单独的个体呢?还是说根本就是一种复数以上的生物?这部分依论者而有各式各样的解读。
既然基督教等类似宗教是信奉一神论,那么哥吉拉想必就属于异教徒所信仰的神只。虽然在这些一神教的神话中,圣人传有西洋龙登场,旧约圣经里有记载迦南神话中的主神巴力(Baal)与死神蒙特(Mot)、龙神对抗的故事,还有希伯来神话中的海神大衮(Dagon)。当然,对欧美人来说,哥吉拉不可能与耶和华等同而论。其证据就是《哥吉拉》的英文名称《怪兽王哥吉拉》的「王」。换句话说,哥吉拉这个怪兽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能统率怪兽的「神」,而命名为《怪兽王哥吉拉》,就只是为了遵守《金刚》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