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会在美国上映,那么电影中的反派当然就要袭击美国本土。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的《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中,虽然火星人本来是攻击英国,不过当这本科幻小说在一九五三年翻拍成好莱坞电影后,剧情便改为火星人袭击美国。由此可见,以制作者本身的国籍为准,怪物类的作品常常会袭击制作者自己的国家。当然,《金刚》、《原子怪兽》和好莱坞版《酷斯拉》(注16),也是将遇袭场所设定在美国纽约。
这种巨大怪兽的灾难电影,如果不安排自己的土地和国民遭到侵袭,就无法打动自家的观众。由于这几乎已经是拍摄电影的公式,因此「为何怪兽老是攻击日本」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从以往侵略小说和电影的套路可知,为了要提高国族意识,必须得要描写自己国家的领土被侵犯、住处被破坏,甚至包括「老弱妇孺」被外敌凌虐。前面提到的虚构日美战记就是这样煽动观众的情绪,而且在第一章 也说过「史诗」本来就具备这种功能。所以不管是观众还是制作者本身来说,最切身的例子就是太平洋战争。
放射能这种比喻
但是哥吉拉所蕴含的氢弹问题,超越了前述的太平洋战争记忆,宣告了日本被冷战体制所吸纳。所以在解析哥吉拉时,就会在此产生新的分歧点。当世界处于冷战时期中,大家都害怕自己的国家被看不到的外力深入浸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像詹姆士·庞德那样的谍报片中,扮装入侵的间谍。另外也有悄悄深入敌后进行破坏工作的人。当然,如果处在战争体制下,不论哪一种形式的间谍,举发都会形成大问题。
而且还不只有变造身分、偷偷潜入而已,甚至还有可能对你我身边的人们洗脑。而让一九五〇年代的美国特别提防的「渗透社会的不可见威胁」,就是「共产主义者和同性恋」(大卫·萨夫朗《共产党员、牛仔与酷儿》)(注17)。这两种族群和性别、人种、民族的情况不同,很难从外观就分辨出来。甚至还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许多美国国民的精神或实体都被敌人给变质取代。因此除了氢弹电影外,也有描写外星人作为「侵略者」悄悄混入我方社群,对民众进行「身体夺取」(body snatch,原指盗尸,但也有外星侵略电影引用此名词)的恐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