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弃剑学丹砂”,祈望以服食脱俗成仙,看起来成效并不显著。天宝初年的时候,杜甫不就在《赠李白》中说他们俩“未就丹砂愧葛洪”吗?看样子,两个人都是学道不成。杜甫可能很快放弃了,也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李太白似乎是持之以恒地在努力。在流放夜郎中途而返的时候,他还给朋友谈到过这个想法。
李白一生最得意的事情,是天宝元年成为翰林待诏。后来无论多么落魄,想起这段往事,李白就会感到无限温暖。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云: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这首诗是李白于乾元二年或上元元年(760年)在江夏所作。诗人以自述口吻向从弟李之遥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其中着重夸耀了他在长安裘马轻狂的那段生活。说到自己春风得意,供奉翰林,为天子礼遇,为名流倾慕,则不厌其烦,词采飞扬,唯恐形容不尽,夸饰不足,既以汉武帝用赤车驷马到蜀中召见司马相如来比喻自己当初奉诏入京,又详细描述在都城的种种奇遇:天子龙颜大展,左右高呼万岁,自己作诗金銮殿,著书翰林院,宝马香车,象床绮席……自得之色溢于笔墨之外。
李太白是如何成为翰林待诏的呢?《旧唐书》本传记载,天宝初年,李太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居剡中。后来唐玄宗征召吴筠入朝,吴筠又推荐了李太白。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则云:“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专家们也一般认为李白成为翰林待诏是玉真公主荐举的。总之,李太白在仕途方面的“飞黄腾达”得力于他的求仙访道,似乎是不争的事实。诗人炼丹的目的,如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所言,乃是“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也就是超然世外,但炼丹的结果,却让他落入了红尘之中,使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不知算不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许他在修炼之初,已经如司马承祯一样,洞察了这修真之路亦是一条终南捷径,故一心二用?
4.痛饮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