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1 / 2)

少年苏轼,也曾说过一些让人肃然起敬的言辞。《宋史》苏轼本传及苏辙为他母亲所写的碑文里都记载,大约在苏轼十岁左右的时候,父亲苏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自教育他——说来也奇怪,北宋前任文坛盟主欧阳修,也是他母亲手把手培养出来的——程老夫人读到《后汉书》中的《范滂传》,慨然太息。苏轼当即问到:“长大后我也成为范那样的人,母亲大人您愿意吗?”程氏夫人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范滂东汉后期的名士,当时与许多儒生一起同当权的阉宦展开了不屈不挠的争斗,引来了阉宦的疯狂镇压。逮捕范滂的诏书下达后,督邮吴导抱着诏书在官办的旅舍中伏床而泣,失声痛哭——自从张飞鞭打督邮,陶渊明不愿意为督邮而折腰,人们对督邮就没有什么好印象,没想到之前还有这样好的督邮。范滂听说后,马上自动蹲进监狱。县令郭某要求和他一起潜逃,范滂说何苦连累大家,又让自己的母亲颠簸流离。后来母亲来与他诀别,范滂表达歉意,母亲却鼓励他说求仁得仁没有什么遗憾的。不过,范滂终究还是对这样的结局感到困惑。面对自己的儿子,三十三岁的范滂还是表达出了自己迷茫:“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看来,范滂还是没有做到勇往直前,不如他的母亲刚毅果敢。

《宋史》苏轼本传开篇就叙述苏轼与他母亲的这段对话,除了说明少年苏轼志存高远,除了说明苏轼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以外,恐怕还有暗示的意图,有点一语成谶的味道。太平时节出生的苏轼,有那么多好的志向都可以选择与追求,偏偏要以范滂以奋斗目标,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兆头,结果他的一生真如他其愿,在挫折中,在斗争中,在牢狱之灾与颠簸流离中度过了。一个才华盖世的天才竟然没有过几天风平浪静的生活,看来少年立志真要万分谨慎。

十五、苏轼(2)

苏轼求仁得仁,应该不会有什么怨言,即使后悔也会太好意思说出来——当年伯齐、叔夷不食周粟而饿死,孔夫子的学生质疑这两位大圣人临终之前饿得那样难受,会不会产生什么怨言,孔夫子很坚决地回答说求仁得仁又何怨——只可惜苏夫人王氏一生饱受惊吓,对苏轼的这种理想并不支持,支持苏轼的母亲大人程氏在苏轼进监狱之前早已经过世了,没有机会在生离死别之际鼓励他——有时候私下想想,假若程氏夫人身体健康,有机会活到目送儿子进入监狱的那天,那她会不会一改初衷呢?

我们所知道的是,有机会确立光辉形象的王夫人却使劲拉扯苏轼的后腿,她要求饱受挫折的苏轼管好自己的嘴巴,管好自己的手,并把惹祸的诗稿付之于炬,等到旁人去抢救这笔宝贵的文化财产时,据说已经烧掉了三分之二。而苏轼,在灾难来临的那个片刻,也与范滂一样产生过困惑,他认为一切灾难都源于自己的聪明才智。元丰六年(1083),朝云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起名叫遁儿。在生下三天举行洗礼时,苏轼写了一首诗:

最新小说: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 成蝶 完美恋人 掌心痣(兄妹骨科h)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 我的独立日 抹青(gl) 软玉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