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决定。斯大林大概认为,中央方面军过分孤军深入,可能会遭到装甲重兵的反击——这是曼施坦因的老手法。与其冒着个风险,不如先在北面打好基础,甚至可以阻断曼施坦因从那里获得援兵的通道。
除了战术考虑外,斯大林还必须摆平人事关系。上述决定据说就来自朱可夫和赫鲁晓夫的建议。朱可夫当然希望攻克基辅的荣誉,仅属于由他协调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在这些问题上,红军将领们往往都是斤斤计较的。为此,当罗科索夫斯基许可第60 集团军攻占本属沃罗涅日方面军战区的普里卢基后,斯大林还发出了警告。
从德国角度看,虽然曼施坦因当时在北翼的实力还不强(他最强的坦克部队还在中部),但在这里集结重兵并发动反击,却一直是他的努力方向。希特勒承诺给他的第59 军,也终于从中央集团军群第3 装甲集团军调了过来,交给霍特的第4 装甲集团军,用以强化其最北翼防线。9 月中旬,该军下属有第8 装甲师和第217 步兵师,后者来自北方集团军群。而随着援兵的陆续抵达,以及曼施坦因其他部队的撤退,可以机动至此的兵力无疑会持续增加。
由此分析,斯大林的决定,虽然有过度谨慎的嫌疑,却也的确是最保险的做法。而且这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后果:曼施坦因注意到苏军在基辅以北兵力不强,对这个方向也有所忽视。这给未来的战局变化埋下一个大大的伏笔。
2、挺进第聂伯河
罗科索夫斯基虽不甘心放弃基辅,但也只能照此办理。根据新任务,他决心把原方面军右翼的第13 集团军调来加强左翼攻势,打垮德军新的第59 军;第61 集团军(9 月7 日新编入中央方面军)则被投入第65、13 集团军之间,指向切尔尼戈夫。
9 月18 日,普霍夫中将率第13 集团军完成320 公里行军,前出切尔尼戈夫东南35—45 公里,对德第59 军及其2 个师摆开了阵势。第13 集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曾以顽强抵抗阻止了莫德尔第9 集团军的进攻,堪称红军精锐。
罗科索夫斯基赋予该集团军的任务是:沿杰斯纳河左岸进攻,于9 月22 日进抵该河下游切尔尼戈夫以南,从切尔尼戈夫(不含)、莫罗夫斯克地域渡河。然后向西推进,最晚于9 月26 日进抵第聂伯河,并夺取对岸登陆场。近卫强击航空兵第2 师负责支援这次行动。
但普霍夫中将本人的野心更大。他把任务完成时间提前4 天,预定9 月18 日日终抵达杰斯纳河,9 月22 日进抵第聂伯河。为此,他以第28、近卫第17 军为第一梯队;第15 军为第二梯队,并预定在抵达杰斯纳河后投入战斗。
9 月18 日6 时,第13 集团军开始进攻,进展极其顺利,很快赶走了当面的2 个德国师。当天日终就如期于切尔尼戈夫地域抵达杰斯纳河,切断了基辅—切尔尼戈夫公路。但在第13 集团军右翼,苏第61 集团军却被德军阻挡,与第13 集团军之间形成50 公里缺口。
德第2集团军乘机在切尔尼戈夫集中了第2、12 装甲师,第203 警卫师。总计16000 人,60 辆坦克,150 门火炮。第13 集团军如果继续向第聂伯河推进,其右翼和后方就将陷入这三个德国师的威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