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9日开始,至7月18日结束,是为期很短的一次进攻。主要战斗在戈兰和加利利展开。最高司令部在停火期间制定了四个进攻计划。第一个进攻计划旨在加强特拉维夫的阵地,夺回通往耶路撒冷的公路;第二个计划是为了从北部的胡拉湖南侧地域击退叙军;第三个计划是为了击退拿撒勒地区和加利利北部的考克吉军队,第四个计划是为了夺占耶路撒冷旧城。与以色列相反,阿拉伯各国只追求各自的国家政策目标,没有一个总的作战计划。
第一个进攻计划:中央战线(“丹尼”行动)
特拉维夫以东数公里处是在阿军控制之下。“哈加纳”总司令部为了排除这个威胁,决定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6,000人的“派尔马契”部队2个旅和另1个旅担任“丹尼”作战行动。新编第8装甲旅由1个坦克营(装甲车、法国H—35式轻型坦克X10、英国“克伦威尔”式坦克
X 2、美国“谢尔曼”式M—4坦克X 1)、2个步兵营,装备有75毫米和
65毫米火炮的新编炮兵部队组成。达扬少校担任营长的第89突击营担任占领利达机场的任务。若干架飞机也参加了作战,担任对地面的支援任务。计划是:7月9日夜,第一线2个旅发起进攻,包围敌人,在阿拉伯军团占据的交通枢纽拉特伦会师。这次包围战取得了成功,证明阿隆上校采用的包围战术是正确的。但由于是初次指挥6,000人的机械化部队,所以也有不少教训。例如,在部队的指挥、通信联络的保障和后方支援上都有不足之处;在逼近决战点拉特伦时进攻冲击力减弱了,更需指出的是对拉特伦的包围圈太小,而且仅以1个旅实施包围,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
7月18日,正在包围拉特伦的以军迎来了第二次停火。阿隆上校指挥战斗的特点是,在第一线地域大规模使用自行火器、装甲输送车辆和吉普车。以色列空军也参加战斗,对利达、腊姆拉进行了轰炸。
39页图:达扬少校指挥的第89突击营(1948年7月)
第二个进攻计划;叙利亚战线
在这个战线上,两军都利用第一次停火提供的时间密谋策划,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米什马尔谷的叙军桥头堡有2个旅(2,500人)固守,并得到了炮兵和装甲部队的支援。以军决定将2,000人的1个旅分为四路,进攻太巴列湖以北约旦河流域30公里正面的桥头阵地,击退叙军。进攻从7月9日黄昏开始,但由于兵力分散而遭到失败。至7月
18日,桥头阵地依然在叙军手中。以色列在这次战斗中的教训是,由于兵分四路进攻四个方向而未留预备队和形成重点,由于没有预备队而不能从战况进展顺利的方向扩大战果,指挥官由于没有预备队而失去了对战斗的控制,渡过约旦河后的火力支援不足。另外,对叙军估计不足,判断也是不对的,认为只要进攻叙军的两翼,叙军就必然会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