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1 / 2)

第八节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军事意义

一、战争目的

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的苏伊士战争,是在美、苏两个大国都不希望中东燃起战火的时期发生的。当时,苏联正陷身于匈牙利动乱之中,美国正忙于选举总统。就在美、苏两个大国对中东的遏制力有所放松的时期,战争爆发了。然而战端一开,美、苏两国却不谋而合地一致采取强硬态度,要求立即停战。

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作战,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遭到了失败。不仅占领苏伊士运河的军事目的未能达到,而且艾登首相还被迫辞了职。从军事上看,艾登首相的失败在于他以政治理由将原定11月1日实施的登陆作战推迟了。据说假如按予定计划于11月1日发起登陆作战,那末,

2日就能占领伊斯梅利亚, 3日就能占领苏伊士市。英、法两国由于在苏伊士战争中的失败,它们在中东地区的主动权完全落入美、苏两国之手。

对以色列来说,苏伊士战争是同两个对手打的战争。一个是埃及,另一个是企图占领苏伊士运河地区的英、法。以色列国防军的战争目的在于解除对蒂朗海峡的封锁和击退西奈半岛的埃军。不击退西奈半岛的埃军,就不能牢牢控制亚喀巴湾。但是,导致埃军败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以色列军向西奈半岛的推进,而是英、法军队在苏伊士的参

战。以色列在美国和联合国的压力下虽然于57年3月16日撤离了西奈半岛,但却达到了战争目的:亚喀巴的航行不再受阻;由于联合国部队驻扎在沙姆沙伊赫和西奈半岛的停战地区,埃及的袭击部队不能再潜入以色列境内;以色列国防军获得了名扬世界的机会。

埃及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它实现运河国有化和使以军撤离西奈半岛的政治目的达到了。然而埃及这一政治上的胜利应归功于美、苏两国和国际舆论。苏伊士运河战争有美、苏这两个能决定战争目的是否达到的强大的局外国,这对埃及来说是件幸事。

二、各方损失和以色列国防军的经验教训

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各方军事上的损失如下:90页表

以色列国防军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其一是动员体制和动员时机的问题。下达动员令的时间是开战两天前的10月

27日,动员尚未结束战争就打起来了。动员体制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技术性问题:

1,

实际动员的车辆比预定的13,013辆少得多。由于司机和他所驾驶的车辆不是同时征集的,因此人员报到时车辆还未到达军队的补给点。

2, 动员表未经过更新,实际兵员和可动员车辆与表上的数字有

出入。

最新小说: 潘塔斯女神(NP)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 [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专加入咒灵 [咒回同人] 网恋对象是最强 春桃(古言,1v1) 操狐(强制甜宠、1v1、古风玄幻、高) 【np万人迷】人人都爱辛西亚 努力达成be结局失败后(西幻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