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缺少维修车辆的工具。
4, 通信器材不足,作战期间通信联系经常中断。
空地协同上也存在问题。由于通信联系中断,曾发生过空军轰炸友军部队的事件。202空降旅在米特拉激战时由于未能和空中的飞机取得联系,而未能得到支援。
关于补给问题,由于对所需补给量估计过低,而未能满足实际作战的需要。
作战上的问题如下:
1,
达扬总参谋长对装甲部队的作用缺乏认识。第7装甲旅有最好的坦克和最高水平的坦克手,但在战争初期却未被赋予战斗任务,只是作为后方防御部队和前线预备队担任约旦方向的牵制作战任务。北路支队长哈依姆·拉斯科夫准将虽然认为装甲部队“是地面战斗的决战武器,应集中运用”,但仍未能摆脱重视步兵的思想。达扬认为坦克是步兵的支援武器,不应以营为单位集中运用,而应作为预备队使用,必要时应配属给步兵部队。说到底是认为坦克不是战斗部队,而是控制在手中的支援部队。不过从苏伊士战争中第7、27装甲旅的战果来看,达扬并未同拉斯科夫的“坦克集中运用论”唱反调。第7装甲旅违背了达扬的命令,将西奈战役引向了胜利。
2,
空军虽被赋予防空和支援地面部队的任务,但未取得决定性战果。战争初期,以色列空军未被赋予将埃及空军一举摧毁在地面上的任务,只是在埃及空军攻击了以色列境内的目标后,才被允许攻击敌机场。这种空军运用思想反映了本·古里安总理的重视城市防空的思想。
3, 预备役的战斗能力超出预料,不必感到担心。
担任占领沙姆沙伊赫任务的第9步兵旅是开战两天前动员的预备役旅,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7个预备役旅中除第10、第37两个旅外,都表现得很出色。
象第10旅那样,只受过最低水平训练的居民被紧急动员来,又没有一个果断的指挥官指挥他们,这样的部队在冒着敌人炮火前进时,整个部队很容易陷入瘫痪状态。
4, 达扬主张在战场上分权指挥
达扬总参谋长强调部队指挥官要积极主动,到第一线指挥作战,即使违反了命令,如果是属于敢打敢拚的“抗命”,也不给予处罚。达扬在回忆录中写道:“与其热衷于驱使一匹讨厌的骡子,不如热衷于驾御一匹勇敢的良种马。”
旅在作战时只能得到有关作战目的、进攻目标、完成任务时间、作战地区和战斗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示。在实际战斗中旅长独自做出判断和指挥战斗,各个旅相互间的支援不在考虑之内。沙漠地的机动作战尤其要求指挥官要当机立断和亲赴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