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2 / 2)

反过来看,阿拉伯国家为什么会在六天战争中打了败仗呢?由于这个问题影响着第四次中东战争,所以是很值得研究一番的。对于阿方的失败原因,现在人们正在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战略上看,主要是阿方过高地估计了它的军队,执行了“允许以色列首先进攻尔后自己转入反攻”的后发制人的战略,军队士气不高,训练不足。更重要的是对战争缺乏准备,据说直到开战前夕还没想到打仗。纳赛尔总统在开战前两个星期的1967年5月22日视察了西奈半岛的基地吉夫加法,宣布封锁蒂朗海峡。这个重大的决定,“是苏联基于其中东扩张政策,进行唆使和煽动的结果”。用乔恩·金奇[①

美国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同戴维·金奇合著《命运的冲突:阿拉伯人同犹太人的战争与以色列国的成立》等书。—译者]的话说,六天战争的失败,原因不单在阿拉伯国家,还在于克里姆林宫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他们对埃及、以色列以及美国的政策全都判断错了。苏联人的一个重大的错误是他们判断无论在战争能力上还是国内情况上以色列都不可能决定开战。这个痛苦的教训促使他们对埃及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援助,到6月5日事件五周年纪念日时,他们对埃及的援助总额据说已达80亿美元。

关于军事上的直接败因,也有人将六天战争的失败归结为是苏联的作战原则、战术教程以及装备本身不好,利奥·海曼就曾在1968年

11月的《军事评论》上表示过这种观点。但是,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证明,不用说作战原则和战术,就连武器也都应该与本国的居民、地形、气候、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潜力相适应。

埃军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以后摈弃了德国式作战方法转而采取苏联式作战方法。在西奈半岛垮掉的2个装甲师和5个坦克旅,大自坦克小至鞋带等,全都是照搬苏联编制装备表上的一套。这样一来,明明是在沙漠使用,坦克却具有两栖能力;明明是在炎热地区,却装备有除雪设备;明明是在见不到一颗树木的沙漠作战,却装备有带有动力的伐木锯,沙漠上没有什么河流,坦克却携载着浮桥。反之,沙漠作战所必不可少的推土机以及坦克运输车辆等却全然没有装备,为此,坦克不得不先以火车运到阿里什和坎塔腊,然后再依靠自己的动力横越数百英里的沙漠。在这个过程中坦克事故频出,到达战场时各营的战斗力已减到编制表上规定的坦克数的1/2至1/4。而以色列军队却不同,他们将坦克运输车辆作为必不可少的装备,4个装甲旅从约旦方向机动到戈兰方向才只用了一夜。但是,以军坦克在战斗行动中的行驶时间不长,规定维护良好情况下的标准是100个小时,实际在西奈半岛只达到60个小时,在约旦战线50个小时,在叙利亚战场40个小时。

最新小说: 潘塔斯女神(NP)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 [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专加入咒灵 [咒回同人] 网恋对象是最强 春桃(古言,1v1) 操狐(强制甜宠、1v1、古风玄幻、高) 【np万人迷】人人都爱辛西亚 努力达成be结局失败后(西幻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