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略上的损失
要达成上述几个目标,战略上必然有所失。以色列决策者们认为,实现1—6项战略目标有可能付出以下四方面损失:
1. 丧失主权
这种潜在的损失,清楚地意味着以色列国家的崩溃。这就是说将孕育着两种危险性:回到1948年以前的巴勒斯坦的状态,遭到阿拉伯人的大屠杀。这样的损失是以色列绝对不能容忍的。
2. 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以色列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军事上所遭到的损失。这种损失在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实施报复性打击时是一种情况,在以色列断然对阿拉伯国家实施先发制人的进攻时是另一种情况,两者相差将是很大的。以军估计,5月28日-6月04日,它每天的战斗减员200人。
3. 经济上的损失
经济损失与直接损失不容易分清。二者的明显差别在于因实施动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力要依靠动员预备役,所以,发布动员令后造成的生产下降,将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4. 政治上的反响
在以色列常常听到这种说法:形势一旦恶化,以色列在世界上除犹太民族外就再没有什么朋友。以色列在危机时当然要分析哪些国家是友好国家,哪些国家是敌对国家,以及联合国如何。以色列意识到它的友好国家主要是美国,敌对国家主要是苏联。至于联合国,以色列一直怀疑它的存在价值。1967年5月,以色列一位领导人谈到了政治上的反响问题,他的话是意味深长的:
反响会坏到哪儿去呢?如果我们取得了胜利,我们会重新获得友谊,如果我们一味等待,倾听朋友的劝告,而打了败仗,又有什么用处呢?只能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完全相同。他们什么都不干,只会说:“犹太民族多可怜啊!”
(三)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