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战争和结束战争的决定权不在以色列手中。
总参谋长达扬的这些经验教训,当然在六天战争中得到了运用。第一点经验教训,使以色列进行了周密的战前准备,并采取了欺骗行动。第二点经验教训,使以色列在六天战争中提高了进攻速度,缩短了战争时间。第三点经验教训产生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六天战争时,隐秘开战时机,直到忍无可忍时于发动进攻,制定的作战计划规定了进攻界限;以及战场的指挥等。
那末,以军又是如何消化间接路线战略的呢?。
第二次至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性质,是从民族独立战争、代理人战争发展为美苏对抗:作战样式是从步兵战斗、坦克战斗、空中战斗发展为导弹战争。前三次战争,以色列的战争指导具有浓厚的克劳塞维茨的直接路线战略色彩,即力求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敌人的战斗意志。这种指导近似于对不加控制的纯军事斗争的指导。它带来了从西奈半岛撤退这种政治上的失败。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是一次由于初战告捷而不得不变更战前的有控制的作战计划的战争。这场战争,以色列在军事上虽然胜利了,但在国际上却更加陷入孤立。以色列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战争指导上的失败,导致它的战略思想从直接路线战略向间接路线战略转化,从重视军事斗争
向更重视政治斗争的方向发展,同时从一国战略向适应世界战略方面演变。中东地区不仅是阿以双方区域性的利害对立的地区,而且是世界各国的利害关系相互交织、具有多层战略结构的地区。中东战争的特点是有限战争,战争必须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不能破坏各个国家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和力量均衡。战争的胜败也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六天战争后,以色列的战略思想向防御战略演变,可以认为是以色列对这种事态进行认识和反省的结果。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吸取了六天战争的经验教训,不是首先根据军事上的需要,而是首先根据政治上的考虑(重视国际舆论),来确定作战计划制定前的战略思想和发布动员令的时间。以色列所以允许阿方发动突然袭击,最大原因似乎也在于此。这说明以色列人是按利德尔·哈特的认识——“要认识到通过军事胜利取得和平这种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限度,而且,纯军事战略必须受大战略的更长远的,更广阔的观点指导”——来行事的。不可否认,即使是同样经过战火洗礼的人,担任国家领导的与普通民众,他们对战争教训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达扬将军从自己所处的地位亲身理解并实践了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在这次战争中担任国防部长的达扬,要得到人民的理解,今后尚需相当长的岁月。
第七章--2
(二)以军扭转战局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