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的生存竞争中存在下来。[松鼠妖注:这个精神分析貌似是日本人在胡扯了,早期建国者明明是一群世俗的社会主义者么,见《以色列现代史》]
那末,以色列民族的这些特点在战场上是如何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呢?犹太民族正视现实的特点来自民族危机感。他们把空间换算成时间,把时间看作是节奏。这个特点使以色列入善于捕捉战机,而且能够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认识战斗的界限。这并不是在自己中间概念性地制造一条界限,而是将地形上的棱线、河川的空间界限还原为时间的、战斗力的界限,并在实际的棱线上认识这种界限。我们从达扬将军的身上就能看到犹太民族的这些特点。六天战争时,达扬将军规定部队前进的界限为米特拉——吉迪山隘一线,禁止向苏伊士运河挺进,因为如果前出至运河,必然引起新的战争。这个例子表明,以军前进的界限或进攻的终点,是自己部队所具有的绝对界限与对敌考虑的相对界限的复合物。以军之所以能有效地坚持前进界限和避免两线作战,同古代以色列民族为捍卫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并非毫无关系。如果我们认真地考察一下国防部长达扬对战争指导的变化情况,就会发现他已经从1956年苏伊土运河战争时的果敢、大胆,变为1967年六天战争时的克制,进而变为这次战争的慎重、被动,就象他的后发制人理论的防御方案所证实的那样。这固然是顾及国际舆论的动向和同大国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但也可以看作是他正视现实和认识界限的具体表现。
沙龙将军曾说:“正是我继承了以色列陆军的传统。”沙龙将军的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直率的、尚武的性格是犹太民族的特点。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扎下根来的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本来是与犹太民族的特点互不相容的。这种间接路线战略思想在以色列国防军中绵延不绝的原因,只有在了解了以色列民族的“向一切学习”——它来源于一种危机意识——这种正视现实的特点之后,才能够理解。沙龙将军的直率的、尚武的、创造性的民族性格与达扬将军的含蓄的、心理的、间接路线战略有机地相结合,从中可以发现以色列国防军战略思想具有慎重和坚决的特点。
2. 扭转战局的第二个因素,是1948年独立战争中发挥了作用的“帕尔马契”的传统——进攻决心和间接路线战略。
要弄清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哈加纳”的起源,需要追溯到土耳其统治时代。当时,组建了一支犹太警备队,担任保卫各种犹太村落和移民区,防备贝陀因人袭击的冶安任务。1907年这支警备队扩大为
“哈苏莫” (夜间巡逻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英军部队序列。1917年“贝尔福宣言”后,
“哈苏莫”被改编为一支较大规模的部队,并发展为“哈加纳”。由于当时大部分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反对向“哈加纳”这样军事性组织发展,所以,
“哈加纳”不得不通过秘密途径获得武器,以秘密方式进行训练,并作为警察性质的地下部队进行活动。1936年阿拉伯人举行暴动时,
“哈加纳”显示了它的力量。在对付阿拉伯人暴动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