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型部队)向“帕尔马契” (进攻型部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二项措施是实行退役制度。参谋人员40岁退出现役,野战部队军官退出现役的年龄更小。人事部制定了军人抚恤法,以便军官年满
40岁时能顺利地退出现役。由于经济界需要这些朝气蓬勃的领取退役金的前军官,并为他们提供较高地位,加之人民也广泛支持军官退役制度,所以以色列社会的军事色彩日益浓厚起来。达扬将军离职后即
1958年以后,以色列军队年龄大的人员逐渐多起来;即使如此,在这次战争中,达扬国防部长不过58岁,埃拉扎尔总参谋长48岁,北部军区司令霍非中将46岁,南部军区司令戈南少阵43岁,指挥渡河进攻作战的沙龙将军45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防军的精华—空军飞行教官是22—23岁,服兵役年龄为18—21岁。
第三项措施是“画龙点睛”——培养全军的战斗意志。要求部队至少在伤亡人员达到50%之前必须继续完成上级赋子的各项任务。国家为了安全,必须克服对损失的敏感性。对部队来说,最重要的是消灭敌人这个目标。统帅部队不是用语言和文书提供情报,主要的方法是向部队下达具有指导作用的指示和发出“跟我来”的命令。达扬认为,国防军在战场上的失败是指挥官脱离实际战斗的结果。他强烈要求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到第一线去。一般来说,指挥官在战场上最难作出的决断似乎是在执行任务或保存自己中作出抉择。以军尽管对人员损失最为敏感,但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支部队只要还保存50%以上的战斗力,其指挥官就不能把失败看成是正常的。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已扎根于以色列民族的特点即战斗精神中,并化为以军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如果抛开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无法理解以军在这次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三)埃及军队初战的胜利与经验教训运用的局限性
1.
埃军获得初战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伊斯梅尔国防部长的来源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三条哲学和利用了以色列遏制战略死角的苏式“火花”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