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奈半岛,特别适宜采取机动防御战术,即使让埃军越过苏伊士运河,也不能就因此而断言战争谁胜谁败。而在戈兰高地,以军却几乎没有机动自由,战争爆发时,对以色列来说,唯一可选择的战术大概是从黎巴嫩和约旦方向进攻叙利亚的侧翼。以军总参谋部业已表明,它将在阿方发动进攻后,或者在发动进攻前,采取攻势。博南博士说:“不应该认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显著特点——‘电子武器的使用’,已大幅度地缩小了以色列的选择范围。”
第二阶段,以军将进行海运和空运。关于空运,以军可能采用由
CH-53直升机和C-130运输机组成的大规模编队。关于最后阶段,总参谋长古尔说:“如果我们在政治上、战略上和战术上找到了恰当的方法,未来战争将在短期内结束。”根据过去战争的经验教训,以色列应该考虑到国际上紧急介入的可能性和迅速结束战斗的必要性。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产生的明显缺陷,仅决于情报方面的,是战斗部队的装备不均衡。这一点,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改进。这个问题与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间进行的协同——旨在对付战争初期成为威胁的埃军反坦克部队——也有关系。战争初期,以军南部战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装甲输送车、步兵和坦克各自为战,结果成为埃军“耐火箱”式反坦克导弹和RPG-7式火箭筒的攻击目标。后来,以军使步兵(含机械化伞兵)与装甲兵协同行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辆坦克必须时常有1辆装甲输送车随伴,但在未来战争中,装甲输送车与坦克必将相互支援。此外,以军还改进了战术原则,要求炮兵完成以下任务:消灭装备有反坦克武器的敌步兵;在敌防空导弹对以空军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下,代替空军的直接航空火力支援。
(3)灵活运用作战的经验教训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之所以能扭转战局,完全是由于它建军以来从所有战斗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并努力在战场上灵活加以运用的结果。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及战后两年的时间里,以军为这一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以军面临的形势不允许它满足于现状,因此它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不断地进行了改编。从第一次阿以战争到今天,以色列一直面临着阿方再次进攻的危险性。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里,以军当时不得不在埃及方向,接着又在戈兰方向,应付埃、叙发动的消耗战争。在此期间,以军必须粉碎埃叙两军以武力改变战争结果的伞图。以军首先总结、吸取战争的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加以运用。对这种经验教训的研究,其实在战斗中就已经开始了。以军虽然经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考验,但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却因军事体制的缺陷而未能在战场上充分发挥作战能力。对这一教训,以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的两年里,以军为研究并运用这次战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大量工作,在各种武器,部队的编成等许多方面,灵活运用了这些经验教训。
五,后勤保障